近日,蘭大二院神經外科任海軍、侯博儒主任醫師團隊為1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成功實施了在神經外科機器人精準定位下,小骨窗開顱顯微鏡下清除血腫的手術。這標志著蘭大二院神經外科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面又上一個新臺階。

患者為59歲女性,既往高血壓史4年,未規律服藥,平素未監測血壓。此次因突發頭痛、頭暈伴惡心嘔吐3天,加重1天入院。入院后體查,患者精神差,意識模糊,左側肢體無力,左上肢肌力Ⅳ級,下肢Ⅴ級,右側肢體肌力正常。頭顱CT提示為右側顳葉腦出血,出血量約30ml,占位效應明顯,手術指征明確,積極術前準備,經過治療組討論后,在機器人借助于影像導航系統下,精準定位血腫位置,成功實施小骨窗開顱,顯微鏡下清除血腫。手術順利,手術總用時1小時。術后復查頭顱CT顯示顱內血腫完全清除,患者意識清楚,頭痛、頭暈等癥狀較手術前明顯改善,術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良好,真正實現了微創、精準、高效。
據侯博儒介紹,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的兩大目的即“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恢復神經功能”。近些年,許多專家學者對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的不斷探索與研究,出現眾多手術方式及手術入路,但對其最優手術方式至今尚未達成一致共識。傳統外科手術通過單一的CT或MR 影像判斷病灶位置,規劃手術路徑。這種方式存在著病灶定位難度大、無法定位重要功能組織、無法定位顱內血管從而導致手術后腦水腫加重、再出血的風險等問題。神經外科機器人借助于影像導航系統,精確定位病灶位置的同時,更加精準的規劃開顱時的骨窗位置,以更小的骨窗達到更大范圍的暴露。機器人基于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可以將顱內血管結構充分的展現出來,從而有效的幫助醫生避開重要的血管規劃穿刺路徑,從而形成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立體定向手術方案。

隨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神經外科手術也正在向著微創、精準、高效的方向不斷突破,神經外科機器人將更安全、精準、有效的廣泛應用于多種神經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文/圖 方菶泙 王登峰)
相關新聞
- 2022-03-31國網隴南供電公司推進工程檔案規范化標準化
- 2022-03-31蘭州市城關區五里鋪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側記
- 2022-03-31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一批國家標準物質 涉及食品安全、大眾健康及新能源領域
- 2022-03-31證監會回應“一些企業被美國SEC列入有退市風險清單”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