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此次疫情,7月17日,甘肅寶石花醫院派出60名醫療隊員前往新區方艙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目前,已有20名無癥狀感染者治愈出院,最快7天內就完成了從收治、診療到出院的全流程,為進一步推進“四應四盡”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著寶石花力量。
讓黨旗飄揚在抗疫一線
朱海英是耳鼻喉科的主治醫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打響后,她積極報名參加支援工作,19日凌晨,她在對重點病人進行篩查工作中,發現有一位老年患者血氧飽和度呈持續性下降,她積極匯報,及時轉診。在日常的工作中,關注患者的特殊醫療需求,對一些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的幫助,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新冠肺炎起病隱匿,少部分病人會出現生命體征急速惡化但自我癥狀卻不明顯,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和專業的知識才能識別潛在的危險,并做出正確的處理。因此,醫療組采取交接班查房制度,確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朱海英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早在去年就參與了重離子醫院新冠病人的救治工作,此次疫情發生后,他倆都投身于一線,家中兩名年幼的小孩只能托于父母照顧。朱海英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有所需,必有所為,關鍵時刻要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要豁的出來,讓黨旗飄揚在抗疫一線。”

用實際行動踐行護理誓言
姚海英是肛腸科護士長,在臨床工作已有22年。疫情初始,科室已派出多名護士前往城關、七里河區支援核酸采樣工作,這一次,她更是親自上陣,從隊伍走出醫院的時候,隊員還在車上小憩休息時,她就已經進入了工作狀態。視頻會議中與梯隊進行溝通,了解病人的基礎信息;對隊員進行整合分組,安排住宿,進行排班,實行“老帶新”方案;下發培訓文件,與各組對接,為進艙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艙后的首個48小時里,幾乎沒有合眼。
方艙內,姚海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與部署,方艙外,她隨時向院方匯報工作報平安。“迎難而上,要啃就啃硬骨頭。”這是姚海英的座右銘。她說:“是我把隊員們帶進艙的,所以我有責任有義務把他們一個一個安全的帶回來。”姚海英每天都會進艙查看病區情況,參與交接班,在與醫療組進行重點人群查房時,根據病種不同建立標識化可視化管理,建立了患者交流群,培養患者成為志愿者,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病區管理動態化。

常青、李靜、馬亭亭、陳慧慧、王麗娟、馬燕燕、王菁、張瑞娟,她們都是此次醫療隊的護士,在每一個24小時里,病區中都會見到她們忙碌的身影。她們中有人經驗豐富,有人第一次參加抗疫工作,她們分工不同,但都不怕辛苦、不怕勞累,遇到臟活累活沖鋒在前,不挑不揀,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南丁格爾的誓言。
嚴把院感防控
俞海峰是感染管理與公衛部主任,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參與新冠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具有豐富的新冠肺炎院感防控工作相關經驗。是他,帶領第一組隊員進艙展開工作,進艙后,他第一時間進入病區,指出可能存在院內感染風險的工作并指導整改措施。在病區,他與各醫院的院感防控人員交流,總結出適合醫療隊的院感防控方案,力求把院感風險降到最低。
后勤保障暖人心
孫玲擔任著此次醫療隊的行政隊長,在部署全部醫療隊員有序工作的同時,還負責此次醫療隊的后勤保障工作。新區天氣多變,凌晨的雨后溫度接近零度,為保障隊員們的溫暖,她第一時間調撥物資,2小時內隊員們就穿上了來自醫院的棉衣。每日在艙外,都會一一囑咐隊員們仔細檢查,防護服是否漏氣,口罩是否壓實,防護面屏是否嚴密。像朋友一樣貼心溫柔,像親人一樣噓寒問暖,像長者一樣悉心叮嚀。

危難打不垮鼎立前行的人,隔離服掩蓋不了他們的身姿,防護面屏遮掩不了他們堅毅的眼神。白衣鎧甲,逆風而行。越是這樣特殊的時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輝。而光輝的締造者,正是那些一批又一批的寶石花人。細微之處守初心,關鍵時刻顯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寶石花人筑牢疫情防線,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
- 2022-08-01國網武都供電公司冒高溫清理樹障消除電網隱患
- 2022-08-01甘肅稅務:出口退稅穩外貿 “甘”添動力渡難關
- 2022-08-01蘭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黨員服務隊奮戰“疫”線
- 2022-08-01退伍不褪色 崗位立新功——記國網平涼供電公司青年班長馬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