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2022年,武威市民勤縣農業農村工作緊緊圍繞縣委“1235”總體思路,立足縣域經濟“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守牢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緊扣產業培育和鄉村建設兩項重點,全力打造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區。
“鐵絲還需要再緊一下,對了,就是那根。”早上8點還不到,民勤縣大壩鎮千座萬畝精細果蔬王謀村日光溫室示范點,種植戶湯忠武正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新建的日光溫室進行大棚壓膜防風。
“第一次種植日光溫室,以前經濟作物只是玉米,品種單一,效益一般。”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湯忠武一邊按照技術要求操作,一邊說到:“相鄰的八一村種植日光溫室大棚收入特別好,鎮上村上組織觀摩看了好幾次了,棚棚種的不是人參果就是沙蔥,都是‘十萬元棚’,我們今年也建上日光溫室了”。

如今,像湯忠武一樣調整種植結構的人在民勤縣越來越多。從“春種秋收”到“四季豐收”,一座座的現代化溫室大棚,撐起了群眾產業振興的新希望,照亮了農業轉型升級的致富路。“今年由我們黨支部牽頭,采取“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580畝,新建三代日光溫室106座,集中發展大壩鎮優勢產業,種植人參果、沙蔥。”大壩鎮王謀村村委會副主任魏育成說。
站位新時代,唱響新農歌。在民勤縣薛百鎮萬畝特色蔬菜基地,整齊劃一的菜田盡收眼底,放眼望去,芹菜、辣椒、馬鈴薯、鐵桿大蔥等農作物長勢喜人,碧綠茂密的田野是農民們增收致富的希望。
“我們村通過鎮政府引進了民勤縣宏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集中流轉土地6440畝,種植西芹500畝,鐵桿蔥1700畝,洋芋100多畝,辣椒2300畝。”薛百鎮張麻村村支部書記趙多貴介紹說,發展蔬菜種植盤活了閑置資源,幫群眾拓寬了增收渠道。
為了讓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更多收入,針對傳統種植業增收空間有限的實際,薛百鎮張麻村把土地流轉作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獲得收入。

通過緊扭產業發展“牛鼻子”,民勤縣厚植農業發展優勢,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長遠大計,聚力“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精細化”發展方向,特色產業發展架勢全面拉開,助推強縣域行動走深走實。
2022年,民勤縣已建成萬畝產業基地8個、千畝基地17個,新建30座以上日光溫室示范點2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28個。累計建成規模以上養殖場198個,日光溫室3.26萬畝,養殖暖棚8.35萬畝。供港蔬菜、韭黃等“萬元田”達5.22萬畝,溫室人參果、沙蔥等“十萬元棚”達3622座,上半年畜禽飼養量達570.8萬頭(只),其中肉羊飼養量達285萬只。
抓產業、促就業、穩增收。在民勤這片熱土上,一個個鄉村振興產業項目蓬勃發展,一個個美好愿景不斷實現。民勤縣將以更大決心、更高目標、更強力度乘風楊帆,譜寫農業農村全面升級發展的壯麗篇章,描繪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
- 2022-08-02國網武都區供電公司:責任在肩保供電傾心竭力助椒農
- 2022-08-02甘肅銀行蘭州新區支行溫暖“疫”線共戰疫情
- 2022-08-02甘肅銀行蘭州市城關支行助企紓困戰疫情
- 2022-08-02國網甘肅電力選派黨員下沉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