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郭隆至甘肅武勝750千伏第三回線路工程于7月下旬建成投產。在郭武三回線路工程(甘肅段)建設過程中,國網甘肅電網建設事業部為抓實現場管控,遏制基建安全管理痼疾,提升電網安全質量、效率效益、工藝水平,深化基建十二項配套措施,推進“四個管住”策略有效實施,以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為落腳點,采取“優化現有機械設備+創新設備措施”的方式,著力打造新時代“智慧工程”。
郭武工程結合工程特點,分析近年來輸變電工程中各分部工程的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使用情況的優缺點,將目前已有的施工裝備和措施進行統籌,對成熟、適用、經濟的施工裝備進行優化整合應用;梳理問題頻發的創新盲點,組織開展科研創新補充,工程全面建設智慧工地,創新及優化應用共計26項,其中創新開展11項,優化應用7項,應用8項。對于同類其他基建施工項目,具有很好的借鑒與推廣作用,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了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化應用成果,促進輸電線路施工模式的轉變,加強施工領域創新創效。
標準化中型、重型貨運索道
“在大山中施工,最大的困難就是物資運輸,塔材、工器具、材料通過索道運輸會大大減少人力作業,甘肅段全線山地占92%,共架設索道40條,覆蓋塔位92基。其中兩條4T重型索道,是我們繼輕型組合式貨運索道后研發生產的另一種大運量組合式貨運索道。”施工項目經理馬成軍說道,“4T重型索道單次運輸有效荷載在2T以上,相較一般貨運索道效率提高50%,有效克服了地形限制,彌補了輕型貨運索道對單體重量大、無法拆分的材料及設備的運輸能力等問題,并配有新型貨運索道安全自動化控制裝置,提高索道運輸的安全性、智能性。”
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
“走板順利通過G2085號耐張塔滑車,一切正常,牽引機可以加速牽引。”3月21日,在郭武工程(甘肅段)架線施工張力場,現場架線指揮李賀雙在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畫面傳回控制中心對牽引機操作人員發出指令。
在導地線展放過程中,為解決張力放線人機分離、難以實時監控關鍵工序和風險點、安全風險較高等問題,國網甘肅電力依托翟宗亮勞模工作室,開發出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放線設備。該設備基于數字化基礎的牽張設備物聯網平臺,實現了牽張設備所有信息的遠程采集、可視化,包括設備實時狀態參數、定位信息,報警信息,對施工裝備的遠程管控意義重大。
鐵塔組立防磨多用途一體化加工與應用
3月25日,郭武工程G2063號鐵塔完成最后一節塔材吊裝就位,至此甘肅段126基鐵塔全部組立完成。鐵塔組立過程中,電網建設事業部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創新應用“鐵塔組立防磨多用途一體化加工與應用”新工法,大幅提升了組塔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風險,保證了塔材不受磨損,安全保質高效完成126基鐵塔組立施工,為工程按照既定計劃建成投產奠定了扎實基礎。
據了解,“鐵塔組立防磨多用途一體化加工與應用”新工法為國網甘肅電力首創,也是首次在工程建設中得到應用。傳統工藝吊裝塔片需采取內墊外包措施,吊點不穩定,同時在吊裝過程中容易磨損塔材鍍鋅。而采用“鐵塔組立防磨多用途一體化加工與應用”新工法施工眼板直接由塔廠加工在塔身主材上,保證吊點強度及吊裝穩定性,達到減少吊裝過程中吊繩與塔材摩擦,保護塔材鍍鋅層的目的,保證施工質量。同時,相比傳統工法內墊外包或吊帶綁扎吊裝方式節約時間,使用鋼絲繩更少,經測算,可減少工期2天。
目前,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放線設備兩項成熟工法,已在省內各施工現場全面應用,提質降險效果顯著。標準化貨運索道、旋挖鉆機、標準化移動成孔裝置、鐵塔組立防磨多用途一體化眼孔加工與應用等創新工法在郭武工程試點,廣受基建工作者好評。
隨著智能機械及工法創新工作的不斷深化和完善,甘肅電網建設事業部將積極依托在建工程,強化校企合作,進一步豐富和提升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化應用,促進輸電線路施工模式的轉變,實現“機械化換人,智慧化減人”的科技強安目標,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效,為提升智能電網工程建設助力,引領甘肅電網進入新的基建時代。(張劍偉 黃林柯 陳廷彧)
- 2022-08-03蘭州市城關區稅務局開展居家抗疫“云”課堂
- 2022-08-03方大炭素開展“八一”建軍節走訪慰問活動
- 2022-08-03歡迎報考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 2022-08-03甘肅首趟中老(中國—老撾)回程班列到達蘭州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