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攻堅克難摘窮帽 開拓創新謀振興——看酒泉鄉村十年巨變

22-09-01 16:29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田洋

  黨的十八大以來,酒泉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市37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退出,2.05萬戶7.1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優異的答卷。 

  過去十年,是酒泉市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收入增速最高、農村改革步伐最快、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如今,田園里瓜果飄香,圈舍里牛羊成群,特色產業越做越強,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人居環境有效改善……進入新發展階段,酒泉市正以全新面貌開啟鄉村巨變新征程。

    脫貧摘帽 汗水澆開幸福花 

  初秋的瓜州縣廣至鄉,田野里是白色的棉花、綠色的玉米,白墻紅瓦的民居掩映其間,構成了一幅新時代鄉村美麗圖景,這美景凝結著移民鄉干部群眾的汗水。

  “2008年剛來時,這里是一片戈壁,沒有一絲綠色。打開院門一腳便踏進了土坑,條件相當簡陋。”廣至鄉岷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盧喜平說,幸虧堅持下來了,先苦后甜,才過上了好日子。14年來,盧喜平種過枸杞、葫蘆、棉花,成立了農民枸杞專業合作社,開辦了枸杞加工廠,如今還種著86畝地的甘草,產業越做越大,日子越過越有樣。

  移民之初的艱苦讓64歲的玉門市六墩鎮安康村村民張登榮記憶猶新,“最苦的是挖水渠和種樹,戈壁灘上風吹日曬,人在太陽底下干活,中午干吃兩個饅頭,連口水都喝不上。”張登榮說,干部群眾一起動手,種的樹活了,他在村里的幫扶下蓋了房,養了雞和羊,添了地暖和水暖炕。如今,他們老兩口每月的低保金、養老金加起來有1200多元。

  酒泉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移民鄉。20世紀80年代以來,酒泉市安置“兩西”計劃移民、疏勒河項目移民和九甸峽庫區移民共計3.53萬戶15.75萬人,占全市農村人口的25%。其中,瓜州縣安置移民8.2萬人,玉門市安置移民3.6萬人,分別占兩縣市農村人口的79.7%和38%。全市3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集中在瓜州縣、玉門市的10個移民鄉,其中瓜州縣28個、玉門市9個。經過全市各級持續合力攻堅,2019年底,全市2.05萬戶7.1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3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全市提前1年實現脫貧攻堅任務。這背后是全市上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耕耘和接力幫扶。

  “建鄉后,各級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土地多是鹽堿地,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發展受限。2009年至2016年,省、市、縣投入大量資金實施土地改良,培育富民產業。”廣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雷虎說,近年來,廣至鄉立足蜜瓜種植優勢,持續發展戈壁設施農業,群眾增收得到了保障。

  酒泉市把扶貧產業發展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治本之策,緊緊圍繞現代制種、設施蔬菜、特色林果、畜禽養殖等產業,認真落實“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政策,因地制宜推進戶均養羊30只、人均2畝高效田、戶均1人搞勞務的“321”精準扶貧產業富民工程。

  酒泉市全面保障市、縣扶貧資金投入。2018年至2020年,全市共落實各類扶貧資金15.11億元,其中中央、省級財政專項2.93億元,市級財政專項1.45億元,縣級財政配套2.08億元,整合貧困縣涉農資金2.5億元,投放精準扶貧小額貼息貸款6.15億元。集中實施了土地改造、渠系配套、農田林網、村組道路、住房改造、安全飲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一大批扶貧項目。改良鹽堿地9.5萬畝,襯砌渠道408公里,種植農田防護林7300畝,新改建村組道路775公里,新建農村“兩類學校”30所,新改建鄉村衛生院(室)29所。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零輟學目標全面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參保全覆蓋、待遇全落實,貧困村幼兒園、學校、衛生室、文化中心實現全覆蓋,有線電視、寬帶網絡、自來水實現“戶戶通”,“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鄉村環境、村容村貌顯著提升。2021年,共落實到位中央、省級財政銜接補助資金40835萬元,是歷年來爭取到位資金最多的一年。

    接續幫扶 確保脫貧成色足

  8月23日上午,60歲的瓜州縣廣至鄉卓園村養殖戶盧虎得像往常一樣在村上的集中養殖小區照料自家的牛。他養了24頭牛,都是通過“政企銀保+農戶”方式調引的,村上建起的集中養殖小區為他提供了養殖場地,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剛移民過來的時候,哪能想到會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沒錢養殖,銀行免費給我貸款。遇到困難,村上干部上門幫助解決。”盧虎得說,他想明年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借助無息貸款再添10頭牛。

  瓜州縣推行“政企銀保+農戶”模式,通過調引選育優質肉牛品種,新建養殖棚圈,引進飼草收割設備,全面推廣“良飼、良種、良法”等畜牧實用技術,著力打造一批肉牛養殖示范園區、示范鄉鎮、專業村組和專業戶,建成全市優質肉牛養殖繁育示范基地。

  在玉門市,產業扶貧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一開始,合作社免費提供30只蘆花雞雞苗,我自己又買了30只,當年就掙了3000多元。后來每年增加養殖數量,最多的時候養了150只左右。家里還養了羊、豬、鵝,去年光養殖收入就有3萬多元。”張登榮說,近幾年枸杞市場價格不穩定,養殖產業反而能掙錢,4年前他開始養殖蘆花雞,致富渠道越來越寬。

  “全鎮70%的農戶都在后院養殖蘆花雞,少則四五十只,多則幾百只。目前,全鎮養殖蘆花雞共8萬只,估計年產值可達960萬元。”曾任六墩鎮農業中心主任多年的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聶新文說。生態蘆花雞養殖產業2017年在六墩鎮安康村萌芽,在對口幫扶單位的扶持下,逐步發展起來。現已建成蘆花雞育雛場、購銷中心及生態散養基地,并扶持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發展蘆花雞產業,逐步形成了“產業+基地+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六墩鎮蘆花雞和土雞蛋已成地方特色農產品。

  “2021年5月國家和省、市部署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后,玉門市迅速行動,精準把握監測對象范圍,開展動態監測,建立幫扶機制,加強兜底保障,全面防止了返貧致貧,為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筑牢了防貧保障網。”玉門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陳興璞說。

  “今年,六墩鎮的5戶‘三類戶’監測幫扶對象每戶不僅享受了1.9萬元養殖扶持資金,還享受低保和大額臨時救助。有2戶監測戶去年成功申領玉門市政府購買的‘防貧商業保險’,分別領到了9000元和1.7萬元的救助金。”聶新文說。

  2012年至2021年,玉門市有4名駐村工作隊員被評為全省駐村幫扶先進個人,獨山子鄉源泉村和六墩鄉安和村、安康村等駐村幫扶工作隊被評為全省先進駐村幫扶工作隊,玉門市獨山子鄉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黨建引領 鄉村振興動能強

  “我們種的毛辣子很受歡迎,到了旺季,市場上一公斤賣到8元到10元,一茬收入1萬多元。”瓜州縣廣至鄉卓尼村村民杜燕霞說,毛辣子苗子是村上統一購買,并請來專家現場指導種植,毛辣子成熟后村上負責統一收購,不怕賣不出去。

  今年以來,廣至鄉卓尼村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十鄉百村千家萬戶”示范創建行動為主線,以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活動為契機,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為抓手,按照黨建引領謀發展的總體思路,積極培育特色種植產業項目,打響毛辣子種植產業品牌,帶動群眾共建共享、共同致富。

  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來,酒泉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頭等大事,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根本之舉,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大場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種苗補助、日光溫室和蔬菜大棚搭建補助、種畜補助、圈舍補助等精準措施落實,形成了以肅州區高效蔬菜和現代制種、金塔縣蓯蓉及其深加工、敦煌市特色林果、瓜州縣特色果蔬、玉門市枸杞蔬果、肅北縣和阿克塞縣綠色牛羊養殖加工為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精準施策,一系列創新實踐在酒泉各地蓬勃開展,匯聚起源源不斷的致富前進力量。

  支撐這力量的,正是廣大熱愛鄉村建設、熟悉幫扶政策,有耐心、有情懷的全市廣大幫扶干部。

  過去十年,無數幫扶干部披星戴月奔波在酒泉各鄉鎮村組,甘當連接脫貧攻堅政策和群眾的堅實橋梁。酒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酒泉市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脫貧攻堅政策文件,明確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責任主體和政策措施,健全落實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制度,保證了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全市各級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總體安排,堅持“四個不摘”要求,聚焦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重點工作落實。

  “2021年,全市共納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嚴重困難戶‘三類戶’監測幫扶對象130戶402人。對此,酒泉市扎實開展監測幫扶,認真化解返貧風險,逐級壓實幫扶工作責任。按時完成了全市駐村工作隊輪換,實現了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軟弱渙散村、黨建引領示范村駐村幫扶‘四個全覆蓋’。”市鄉村振興局辦公室主任王偉說,2021年底至目前,省、市、縣三級共選派354名干部(省級10人、市級93人、縣級251人)開展村級幫扶工作,其中駐村工作隊56個169人。

  酒泉市林業草原事務中心青年藏族干部郎濤,是去年被選派到瓜州縣廣至鄉卓尼村開展幫扶工作的駐村工作隊成員之一。

  “駐村工作隊如今的任務是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重點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落實黨的惠民政策,經常聯系走訪群眾,幫助群眾解決急難問題。”郎濤說,如今,全村種植毛辣子50棚、大田蜜瓜200畝、水肥一體化機采棉100畝,有效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2021年以來,卓尼村駐村工作隊還爭取到市林業和草原局人工造林項目2個,總資金30萬元,完成人工造林110畝、社區林帶補植補造30畝。市林草部門還贈送給卓尼村2000株白蠟和國槐樹苗,種在每家每戶門前,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

  在玉門,熱火朝天的鄉村振興圖景中處處都是黨員的身影。玉門市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組織建設、隊伍提升、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靶向發力,切實將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鄉村振興實招。

  50歲的玉門市下西號鎮塔爾灣村村民雒廷紅是一名黨員。2008年玉門市引進枸杞種植,他帶頭種植,不僅賺到了“第一桶金”,還帶領周邊農戶走上了致富路。“枸杞行情最好的時候是2014年到2016年。那幾年,我最多種植枸杞達1300畝,采摘季吸引了大量人員來務工。”雒廷紅說。

  “這些年,下西號鎮的枸杞規模不斷擴大,全鎮種植面積達4.5萬畝。采摘枸杞也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玉門下西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貴軍說,每年枸杞采摘在6月25日到8月23日前后。今年,甘肅表青惠農農業有限公司支付采摘人員工資總計1200萬元;下西號鎮枸杞種植大戶鄭平山種了80畝枸杞,支付采摘人員工資總計38萬元。

  7月13日,首屆甘肅·酒泉枸杞博覽會舉辦,圍繞枸杞產業等簽訂合作協議23個,簽約金額達36.13億元,再一次吹響了酒泉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推進鄉村發展的號角。

  十年光陰,白駒過隙。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能。酒泉大地生機涌動,美麗的鄉土大有可為。展望前景,酒泉堅定信心,踏上新征程。(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