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11月15日迎來開市一周年。開市一年來,北交所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各項制度安排有效運轉,市場生態持續改善,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持續提升,取得良好開局。
北交所15日發給《環球時報》記者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77%,民營企業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49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5.4%,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據介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部分公司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例如,利通科技研發推出超耐磨酸化壓裂軟管等高附加值產品,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8.58%;富士達主導制定的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標準發布,標志著公司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領域保持國際技術領先地位。
在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之日,《華爾街日報》曾在報道中稱,中國希望通過該交易所將資金引入規模較小的創新型企業。目前來看,“小而精”仍是北交所上市企業的普遍特點,中小規模企業占比超七成。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的門檻較低,像科創板、創業板要求企業市值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北交所只需要企業市值達到2億元就可以。北交所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顛覆性”的,也給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帶來非常大的鼓舞和希望。
對于北交所未來發展前景,董登新表示,首先,北交所當務之急是加速擴容,給予創新、研發型高科技企業更多融資的機會;其次,要在交易制度的突破上更大膽一些,比如取消漲跌幅限制等。未來,北交所對標的應該是中國版的“納斯達克”,以更包容、開放的姿態面向市場,率領中國產業升級,引領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
- 2022-10-25依法為外商投資筑起保護屏障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外商投資法執法檢查
- 2022-10-21社保險資QFII持倉股出爐 長線資金投資軌跡浮現
- 2022-10-20美能能源擬深交所主板上市,將借資本市場聚焦能源升級轉型
- 2022-10-12利率市場化改革步穩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