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3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通訊員 賀興焱 王璟 李金業 靳濤)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武威市涼州區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統籌起來,聚焦“搬得出、穩得住、有業就、生活好”的目標,大力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讓群眾“搬”出幸福和安穩。

涼州區金山鎮房屋地處祁連山地質災害危險區和生態敏感區。2022年以來,涼州區搶抓中央和省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10+5+N”政策機遇,在金山鎮實施整鎮搬遷項目,群眾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春寒料峭中,金山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上,錯落有致的新民居在暖陽下自成一景,生機勃勃。金山鎮大口子村三組村民董成柱去年10月搬進了安置點80多平米的新房子里。讓他更開心的是,政府給他們補貼了10萬元,自己僅花了6萬塊錢,還給他們配套安裝了太陽能、暖氣。對于50多歲的他來說,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房子裝修好了,也寬敞明亮了,上廁所、用水都方便,人出去打個工也放心,綠化環境各方面也好了,路燈也有了,學校衛生院都在旁邊,出去上學買藥就醫都方便了。”董成柱開心地說。搬進新房子后,董成柱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今年他又有了新打算。

“搬下來心里也踏實了,政府(把)養殖棚也修好了,以后就打算搞點養殖,媳婦在家里種點地,閑的時候出去打打工,把日子越過越紅火。”董成柱說。他口中的養殖小區是金山鎮有效補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后續產業發展短板,通過到戶產業獎補資金的扶持,在集中收縮安置點北側就近集中規劃修建的占地100畝,單座260平方米的200座養殖暖棚。今年,金山鎮將繼續集中規劃修建占地面積300畝300座的養殖暖棚東區,為實現“整鎮搬遷”夯實產業基礎。
金山鎮大口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志福說:“老百姓在就近發展養殖業,切實幫助老百姓增收,走上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使老百姓搬得出,有產業,穩得住、能致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2022年以來,金山鎮在2016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175戶688人的基礎上,2022年修建新民居住宅376戶,搬遷群眾376戶1324人,今年計劃搬遷500戶1743人,同步配套了學校、衛生院。全鎮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人居環境不斷向好、人均收入不斷增加。
“按照‘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原則,我們年內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4萬畝,已開工建設35萬方抗旱應急調蓄水池,不斷夯實農業基礎。按照‘一戶一棚’養殖模式,建設養殖暖棚600座,不斷增強群眾年收入,拓寬群眾勞務收入,全鎮設置公益性崗位46個,穩步增加群眾務工收入,堅定群眾搬遷致富的信心。”金山鎮黨委書記邱生平說。
金山鎮的變遷是涼州區全力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涼州區把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增進群眾福祉的重要載體,把群眾集中收縮安置點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整合資金,在張義鎮、金山鎮建設2個集中安置點,搬遷群眾376戶1324人,配套建設水、電、路、暖、訊等基礎設施,新建學校、衛生院、商業、小游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并集中在安置點就近建設養殖產業園,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涼州區結合“三抓三促”行動,投資2.7億元,在金山、張義、西營、康寧4個鎮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2863名群眾將會搬進新居,過上幸福快樂的新生活。
- 2023-03-28國網兩當縣供電公司:安全檢查進校園
- 2023-03-28國網甘肅電力:“村網共建”賦能鄉村振興
- 2023-03-28國網甘肅數字化事業部:數字新技術賦能“e基建”轉型升級
- 2023-03-28湖北武漢:雙柳長江大橋建設快速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