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正是癸卯年中秋佳節。當晚,王氏集團將在杭州舉行主旨為“責任成就未來,希望點燃夢想”的亞運火炬傳遞儀式。9月17日,作為優秀企業家代表,王氏集團創始人王志強,身著火炬手制服,接過神圣的“薪火”火炬,以輕快的步伐,飽滿熱情地完成了第107棒的傳遞任務。而在公司舉辦火炬傳遞儀式,其目的,顯然是要將亞運精神進一步傳遞給所有的公司員工。
其實,早在7月8日,王志強就當選為慶陽市總商會慶商聯合會、慶陽新鄉賢聯誼會會長。
作為企業家代表,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過程中,應該如何作為?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志強說,“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家鄉鎮原縣考上河南的洛陽工學院,畢業后來到杭州創業?,F在我的兄弟以及下一代人,幾乎都在江浙一帶工作,家中尚有80多歲的老父親,由于不太適應南方濕熱的氣候,更不想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鄉土,所以還在老家居住。這樣,老父親就成了維系親情的唯一紐帶。我的子侄輩,幾乎對故鄉沒有什么概念,但我們這一代人卻不能,因為故鄉情結早已經深入我們的血脈,凝結成為我們的精神印記。再過幾年,也許和家鄉的血緣可以中斷,但血脈卻永遠中斷不了——這就是我擔任兩個會長職務,力爭為家鄉多做點事的初心。”
“江浙一帶的農村,幾乎和城市沒有什么區別,這和甘肅廣闊的鄉村,形成了鮮明對比!鄉村振興的任務,主要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農村,當然也包括我的慶陽老家。作為企業家代表,我能夠做到的,就是響應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王志強說。
據媒體報道,王氏集團先后為家鄉鎮原縣興學辦醫、民生養老、鄉村振興等事業實施捐助項目20多個,他策劃發起的甘肅“高原媽媽”社會實踐創新公益項目,在資助高原媽媽傳承刺繡文化、帶動貧困婦女就地就業創業、緩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的同時,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并實現了西北農村婦女養成“帶著娃、繡著花、掙著錢、養著家”的自由而有尊嚴的生活方式,讓家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正如王志強所說,故鄉的血緣可以中段,但血脈卻不能中斷。秉承著這樣的宗旨,石明生祖孫三代,也成為“新鄉賢”的代表。
今年49歲的石明生,現任慶陽新鄉賢聯誼會副秘書長,是土生土長的慶陽環縣人。2013年以前,石明生憑借近20年的努力創業,成為擁有多家連鎖店的四川拾美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投資項目涉及化妝品、餐飲、互聯網、電子通訊等多個領域,成為鄉親們眼中的成功人士。
石明生的祖父在上世紀50年代擔任生產隊長時,就帶領眾鄉親修筑大壩,搞集雨灌溉,并受邀赴蘭州,為全省鄉村干部講經傳寶;石明生的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任村支書時,繼承先輩遺志,一代接著一代干,筑壩蓄水,綠化荒山,為全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兩代人情系鄉民,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在石明生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自2013年起,石明生出資近千萬元修建淤地壩,進行壩面加固圍護,建成高效節水灌溉系統并投入使用,灌溉玉米1300多畝,綠化了2000多畝荒山荒坡。
石明生說:“建設家鄉才是我人生的真正的作品,我要在這座大山里用心描繪,繪出我的人生底色,繪出一副斑斕的鄉村振興圖,這也是我毅然選擇返鄉,不遺余力改變家鄉的初心。”
甜水堡鎮一位領導說,“他的義舉為全鎮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是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主推手,是甜水堡鎮人民的新鄉賢。”
讓村民們過上幸福生活,是石明生給自己后半生的命題。在經濟領域打拼多年,他既有冷靜理性的思考,也具有豐富的商業運營經驗。他清醒地認識到,鄉村振興進程中,公益性的投入只能解一時之困,不能做長遠之計,僅僅高崾峴村的荒山造林一項,就需要上千萬元甚至更多資金投入,靠他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探索建立從基礎設施投入、耕種模式轉變到科學設計維護、良性健康運行、充滿內生動力的,融農業生態產業和商業經營鏈條為一體的完全閉環現代化經濟體。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經濟學部教授宋圭武指出,中國文化中重視親情和鄉情的元素是催生鄉賢的文化動力。對于王志強、石明生等企業家而言,親情和鄉情是他們永遠割不斷的文化血脈,更是他們能夠成為新鄉賢的根本原因。
- 2023-11-01國網甘肅電力實現銷戶客戶結余電費“零余額”
- 2023-11-01國網張掖供電公司:電力服務 賦能生態環境保護
- 2023-11-01甘肅省百萬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鋼筋工”省級一類決賽在甘肅建投舉辦
- 2023-11-01第三屆“隴韻書香節”閱讀推廣活動風采展示頒獎儀式在天祝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