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稅務局聚焦納稅人繳費人服務需求,圍繞“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征納更和諧”的目標,探索將“智慧稅務”與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合,通過“云調解”“云普法”“云閃送”等線上稅費服務方式,將疑難事項、矛盾爭議及時化解在云端,精心打造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化風險、解難題的稅費服務“云”陣地,推進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機關建設落地見效。
爭議“云調解” 全程幫辦化風險
“您好,隴稅雷鋒為您服務!”走進慶陽市稅費服務支持中心,稅務坐席正在通過征納互動平臺與屏幕前的群眾連線,幫助納稅人解決各類稅費難題。“電子稅務局待辦事項沒收到提醒,公司這個月的申報逾期了兩天,是不是要繳罰款?”環縣豪生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劉婷婷焦急不安地來電咨詢。經過坐席人員耐心細致地詢問后,判定該企業逾期申報符合“首違不罰”條件,本次行為可以不予處罰。“請您記得設置電子稅務局待辦事項提醒狀態,以便及時處理各類稅費事項。”工作人員在電話里細心叮囑道。經過稅務坐席人員的專業解答后,劉婷婷心里的擔憂一掃而盡。
環縣昊豐商貿有限公司主營汽車配件、工程機械、五金交電等銷售業務,由于財務人員更換,對開票流程不熟悉,該企業選擇通過“征納互動-人工互動”解決開票難題。“現在新電局的功能太好了,在電腦上遠程操作,就指導我把票開好了,幫我節省了不少時間!”該企業財務負責人強召為人工互動服務點贊。稅務坐席人員通過征納互動了解企業的稅費訴求后,通過“遠程幫辦”業務為企業破解難題,幫助企業帶來辦稅“心”體驗。
快速響應需求、切實幫助納稅人繳費人解決問題,是防范各類矛盾升級的重要一環。慶陽市稅務局依托數字賦能,推出辦問協同、辦問一體、線上響應、稅企互動的稅費服務新模式,以“征納互動+化解矛盾”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線上辦稅生動踐行,及時滿足納稅人繳費人的稅費需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屏幕前、化解在互動一線、化解在萌芽狀態。
普法“云宣講” 法治思想入人心
為了深化稅收法治建設,進一步建立防大于治的風險防范機制,慶陽市稅務局通過“跨區域普法”“可視答疑講法”等形式,將稅收法律法規知識與最新的稅費優惠政策深度解讀,引導納稅人繳費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有效從源頭防范化解稅收風險,不斷拓展基層稅收治理實踐。
為提高納稅人繳費人的知法、守法、用法意識,慶陽市稅務局和榆林市稅務局聯合舉辦“陜甘聚合力 普法云上宣”稅收普法宣傳培訓,以“線下面授+線上直播”形式邀請財稅專家授課老師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分析+操作指引”的方式,讓納稅人繳費人更好理解稅收法律法規和稅費政策。“這次稅收普法培訓干貨滿滿,老師講的都是我們企業財務人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讓我們清晰了解了涉稅業務中的法律風險!”慶陽遠輝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姚小芳在參加培訓之后說。
“直播間的納稅人繳費人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可視答疑,今天為大家介紹稅收法律知識以及最新稅費優惠政策,如果您有問題請在留言區告知我們。”慶陽市稅費服務支持中心通過組建“稅青稞”志愿服務團隊,利用“可視答疑”線上直播講稅法、講政策,聚焦納稅人繳費人的“高頻需求”,在直播間實時互動答疑解難,將稅費問題、矛盾、訴求在直播間“零距離”解決。累計開展直播宣講9次,觀看人數2515次,解決納稅人繳費人訴求189個。
稅惠“云閃送” 政策速遞享紅利
“我公司在電子稅務局收到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政策的提醒,請問可以享受這個政策嗎?”華池縣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匡曉東在收到政策提醒后向稅務干部問到。在慶陽市,有多家企業同時收到了類似政策提醒。為了增強政策推送精準性,慶陽市稅務局充分利用大數據,將納稅人的生產經營信息、申報信息等數據情況進交互整合,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為其匹配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征納互動平臺、電子稅務局、手機短信等方式將政策“閃送”至納稅人手里,把“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推動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應知盡知、直達快享。目前,精準推送92批次稅費新政和提示提醒信息,惠及17.57萬戶次納稅人繳費人。
“政策推送讓我體驗到了足不出戶,就享受了各項優惠,稅務部門的主動提醒為我們生產經營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得益于“政策找人”機制,該公司2023年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16.33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助力企業穩步發展。
慶陽市稅務局將不斷加強“智慧稅務”建設,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探索“云”服務在稅費事項辦理中拓展更多應用場景,提升稅費服務質效,持續推進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機關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稅費治理服務效能,辦好惠民利企實事。
- 2023-11-22臨澤稅務:以信減負 發揮誠信經營增值效應
- 2023-11-22臨澤稅務:結對關愛 情暖人心
- 2023-11-22培育鄉村治理的道德力量——天祝縣以“德治”方式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之路
- 2023-11-22合理布局回收站點,加強分揀中心建設,提升便民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 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消費視窗·完善社區服務 提升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