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強信心,優供給,擴內需—— 消費市場“熱”力持續提升

2023-12-07 10:14 來源:人民網

  游客在陜西西安文化地標大唐不夜城游覽。新華社發

  消費者在海口國際免稅城內購物。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消費是當下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商務部將2023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今年以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組織開展“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老字號嘉年華、家居煥新消費季、新能源汽車消費季……季季有主題,月月有展會,周周有場景,多措并舉恢復和擴大消費。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5萬億元,同比增長6。9%。

  今年的消費市場可謂亮點頻出,老字號掀起“新國潮”,備受年輕人青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速推進,多元消費場景的構建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臨近年末,如何把握即將到來的消費旺季,進一步釋放我國消費市場巨大潛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1。老字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2月2日,午后的陽光給隆冬時節的北京增添了一絲久違的暖意。位于東四北大街的北京稻香村零號店里,顧客絡繹不絕,好不熱鬧。收銀臺前,一位拖著行李箱的顧客已挑好了滿滿一盤創意糕點,正在排隊結賬。“我來這里旅游,聽說這家店的點心口味好,造型很有創意。我多買點回去分給朋友們嘗一嘗!”她說。

  吳裕泰、內聯升、全聚德、恒源祥……這些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老字號帶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印記,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指出,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也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已成為老百姓生活“日用而不覺”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老字號整體呈現蓬勃發展勢頭。2022年,中華老字號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2萬億元,近七成企業實現盈利,稅收貢獻達2700億元,吸納就業87。2萬人。2023年前三季度,中華老字號企業營業收入已超過2022年全年水平。

  “老字號本身凝聚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和民族記憶,具有很好的品牌基礎。”北京工業大學品牌研究院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老字號專業委員會主任祝合良認為,老字號行業分布大多集中于吃喝、穿戴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領域,蘊含巨大消費空間。挖掘老字號消費潛力,最根本是要從供給側發力。要把老字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培養全國性、世界性品牌,真正能夠留得住消費者。

  老字號價值在“老”,發展在“新”。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品牌在當代正煥發著新的生機。

  北京大興北冰洋義利園區的無人化生產流水線車間里,一瓶瓶橘子汽水正排列整齊“走”下傳送帶,等待裝箱入庫。“這里采用全自動電腦控制,生產效率更高、保養和維護費用低、生產能耗低。目前共有2條生產線,每小時可生產6萬瓶汽水。”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林告訴記者。

  順應國潮國風,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北冰洋還打造了品牌IP“冰冰熊”,為老字號發展持續賦能。老字號創新店“北平制冰廠”成為各大商業區“網紅打卡點”,吸引眾多消費者前來與“冰冰熊”合影,再配上一瓶橘子汽水,回味兒時的味道。

  目前,我國共有中華老字號1128家、地方老字號3277家,其中創立超百年的有701家,在繁榮市場、拉動消費中發揮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許曉鳳指出,要充分發揮老字號等國貨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放大優質供給,創造新型供給,更好促進品牌消費,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形成新供給,催生新的消費熱點,引領和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2。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第一百貨打造的“星空間”和“綺麗次元街區”,吸引新生代消費者聚集于此;百聯ZX創趣場推出卡牌對戰、玩偶市集、主題漫展、限定新品等新玩法,日均客流量近8萬人次;2023上海草莓音樂節“嗨翻”青浦東方綠舟,露營休息區、美食交易所人氣火爆……2023國際消費季暨第四屆上海“五五購物節”活動期間,購物、文旅、美食、賽事、展覽五大領域聯動,給市民帶來了一場多元化的消費盛宴。

  近年來,上海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以節興市”,新招頻出。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顯示,“五五購物節”期間,全市線下消費支付金額343。6億元,線上消費支付金額245。8億元。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表示,“五五購物節”推出了一批新品牌、新模式、新產品、新地標,發揮了促進和擴大消費的作用。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強的消費引導和帶動作用。2019年,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利用5年時間,指導“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程度較高、地方意愿強”的城市,培育若干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兩年來,各地交出亮眼“成績單”。以北京為例,2022年,北京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5萬億元,實現旅游總收入2520億元,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占社零總額比重39。8%,均居國內城市首位;服務消費占總消費比重達到54。7%,較2019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打造國際消費城市,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的過程中,要充分彰顯不同城市的特色,更好地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城鎮依山而建,居民臨水而居,“山城”重慶有著獨具一格的城市魅力。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重慶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打造具有“山水顏值”的消費載體。

  在南濱路長嘉匯購物公園,人們可以縱覽“兩江四岸”的璀璨夜景,走進重慶光環購物公園,能夠體驗在室內森林景觀中沉浸式購物的奇妙。多個新地標、多種新玩法,為促進消費持續賦能。數據顯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兩年來,重慶全市社零總額兩年平均增速3。8%,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3%。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指出,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緊扣“消費”,高標準推進商圈建設,引領消費潮流風尚,加強市場監管服務,全力打造消費升級的新高地。

  3。打出提振消費“組合拳”

  迎春消費季、全國消費促進月、綠色消費季、暑期消費季、金秋購物節、國際消費季……在消費提振年,各大繽紛多彩的主題促消費活動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全年消費活動不斷、精彩紛呈。40多個特色消費場景,形成波浪式的消費熱潮。

  節假日是各類促消費活動“大展身手”的重要契機。何亞東介紹,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消費市場迎來“小高峰”,人氣旺、活力足,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節日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022年國慶假期增長8。6%。全國示范步行街日均客流量比去年假期增長87。4%,36個大中城市重點商圈日均客流量比去年假期增長1。6倍,一批消費新場景為節日市場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消費持續恢復提升,三季度社零總額增速逐月加快,分別增長2。5%、4。6%、5。5%。“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強,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的效能持續提升。”王文濤告訴記者,但也要看到,消費恢復還不平衡,居民消費意愿仍顯不足,消費能力尚需提升。

  臨近年末消費旺季,全國各地相繼推出各類促消費政策和措施,打出消費提振“組合拳”,加力鞏固消費回升勢頭,為消費市場回暖注入“加速劑”。

  多個省市相繼發放新一輪消費券。遼寧大連從11月28日至12月31日向市民發放總額2000萬元的“2023大連市冬季消費券”;11月25日,湖南長沙啟動了2023年四季度汽車促消費活動,投入2000萬元對消費者購買汽車進行補貼,釋放汽車消費需求;四川分別針對商超、家居(家電)、餐飲等消費重點領域,在11月24日、12月8日發放2023“蜀里安逸·暖冬樂享”消費券……

  在派發“消費紅包”的同時,近期多地政府還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如廣東省近日印發《進一步提振和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從穩定汽車消費、促進家電和電子產品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推動服務消費擴容提質等8個方面,提出了27條具體措施。圍繞綠色智能家電消費,通過全省性家電主題促消費活動、廣貨促消費聯合行動、家電“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多項實招,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在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看來,更好支持擴大消費、激發內需,要增加百姓收入,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要增加汽車消費,還要進一步加強醫療、教育體系改革以減少居民在相關公共服務中的支出。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將加力穩固消費回升勢頭,不斷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既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為各國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從全年來看,隨著擴內需、促消費各項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疊加歲末年初等消費旺季的拉動作用,四季度消費有望繼續呈現穩步恢復態勢。”王文濤說。

  (本報記者 董蓓)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