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基層物業服務建設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中街街道秉持“為群眾解憂、讓群眾滿意”的工作理念,對物業領域投訴問題進行歸納梳理,找準群眾反映的階段性熱點、難點、急點問題,全面提升民生訴求辦理質效,及時高效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小事“惠民生”,讓幸福“看得見”。

今年4月,南門源小區居民在熱線上反映該小區用電一直存在跳閘現象。中街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在接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時間聯系物業維修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分析跳閘原因,最終確定是小區變壓器老化過載導致的。辦事處協調物業公司先行墊付費用4萬多元,當天就購買了變壓器,聯系電力公司經過半天搶修,及時恢復了用電,獲得小區居民稱贊。
南門源小區居民馬新社說:“到晚上11點把電搶修成功,給南門源300多戶居民按時供上電,我們覺得社區和物業對居民的關心(很到位),不怕有問題,有問題他們積極能解決,作為居民我覺得他們是最棒的。”

王女士居住在水岸新城小區住宅樓頂層,近幾年,隨著樓棟設施逐年陳舊失修,一到下雨天家中臥室、客廳時常會出現漏水現象,這讓王女士苦不堪言。今年上半年她將問題反映給街道辦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協同物業一起上屋頂勘察漏水點,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并給物業公司申請維修基金給予政策指導,時間不長就將小區內多處漏水屋面維修完畢。
居民王女士:“原來外面漏水,家里就返潮,墻皮掉的一層一層,還一坨一坨漏水。現在給我們把這個問題徹底處理了,我今年給家里也重新吊了頂,把墻面粉刷以后,房子終于像樣了。”

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辦理,是中街街道扎實開展“三抓三促”行動,從最細微處著手護航民生,著力提升物業服務水平的一個個生動縮影。今年以來,中街街道不僅先后為水岸新城、藍光歐亞苑、風景嘉園等多個住宅小區維修了頂樓的漏水屋面,解決了居民群眾的后顧之憂,還為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飛線充電問題,為轄區116個居民小區建成電動自行車充電棚11個、充電樁196個,全面優化了轄區的消防安全環境。同時,聚焦老舊小區常年失修、失管、失養這一難點痛點問題,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物業管理,全面啟動“紅色管家服務站”建設工作,推動黨建與物業管理服務工作深度融合,切實解決了社區物業管理服務中的頑疾,構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新格局。

中街街道辦事處物業辦主任馬正學說:“物業工作是事關群眾利益的大事,近年來,中街辦事處從‘完善街區矛盾調解機制、破解老舊小區管理服務瓶頸、亮化考核物業服務企業的工作、打造紅色物業示范點’四個方面出發,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為轄區群眾努力提供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
- 2023-12-13崆峒區:綠化苗木穿“冬衣” 防寒保暖有保障
- 2023-12-13峽門鄉賢太村:著墨人居環境整治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 2023-12-13G309線祁家南山(寧甘界)至漢家岔段公路改造項目35公里瀝青路面順利通車
- 2023-12-13敦煌稅務:飛天故里好“楓”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