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冬時節,行走在舟曲縣城,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精神爽朗的百姓、隨處可見的志愿者……
近年來,舟曲縣立足自身實際主動作為、積極創新,把鄉風民風建設作為助推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多措并舉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舟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移風易俗——“移”出文明新風尚

“聽黨話,跟黨走;愛國家,愛集體;跟黨走,志不移;睦鄰里,互幫助;破舊俗,低彩禮;村內事,一起議……”走進舟曲縣曲告納鎮瓜歐村,宣傳欄上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三字經”十分醒目。
“移風易俗樹新風,先婚后育是根本,紅白減半少折騰,辦事流程都相同,一家有事百家幫,帳篷房里大家忙,桌椅板凳樣樣放,不做攀比不鋪張……”
瓜歐村充分發揮村級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規范約束和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廣泛收集村情民意,修訂完善“三字經”版新村規民約,內容豐富、節奏明快、容易理解,成為村里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有力抓手。紅白理事會統一購置集體帳篷房、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承辦大型宴席的各類器具,統一承辦酒席,規定統一標準。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婚喪陋習、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營造了文明和諧的良好社會環境。
“以前結婚,那得一個月前就早早做準備,現在有了帳篷房,真是既省錢又省力”、“大家都積極愛護村里的環境衛生,紅白事也不鋪張浪費,鄰里之間互幫互助,日子越過越美了。”提起村里的喜人變化,村民們就贊不絕口。
愛心奉獻——“獻”出文明新風氣
“社區的愛心餐廳解決了我們老年人就餐難的問題,每到過年過節還給我們送溫暖送祝福,我們在社區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真的很感謝你們”!東城社區馮奶奶激動地說。

前不久,舟曲縣東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日間照料中心“關愛之家”愛心餐廳開展了為社區老年人包餃子獻愛心活動。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份冬日里的溫暖,志愿者們還把一份份寄托著滿滿祝福和真切關懷的愛心餃子送到轄區內行動不便的高齡、獨居、殘疾等特殊困難老年群體家中,讓他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馨,并向他們宣傳了冬季保暖、預防流感、家庭用電和燃氣、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知識,幫助排查天然氣、煤氣、用電等設施,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督促整改。一場場“雪中送炭”的溫情關懷、一次次“雨中打傘”的貼心服務。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引導群眾自覺履行贍養義務,形成全社會孝老愛親的良好風氣。
榜樣引領——“領”出文明新氣象
退休干部高望岳,多年來始終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全心全意為群眾做好事,不遺余力發揮著一名老黨員的余熱;
勇救落水群眾的王金泉,在關鍵時刻、臨危不懼、縱深越入冰冷刺骨的白龍江水,使落水群眾免于危難,以平凡之軀行英雄之事;
從敦煌遠嫁到舟曲的莊佳佳,勤勞肯干、無怨無悔,常年伺候患病的公婆,用柔弱的雙肩挑起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入選“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和“甘肅好人”的陳文忠、身殘志堅的杜建平、敬業奉獻的劉慶祝、城市“美容師”仇娟各……
一個個模范人物就是一座座精神豐碑。這些從基層涌現出的先進榜樣,他們用質樸平實卻又義薄云天的行動,滌蕩著人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得具體而生動。
實踐,因文明而溫暖,文明,因實踐而多彩。如今的舟曲,文明風尚厚積成勢,愛心善舉蔚然成風,道德底蘊愈加深厚,文明之花處處綻放,描繪出藏鄉江南最美的畫卷。(何炳江 馬應凱 尚學娟)
- 2024-01-29郵儲銀行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全面投產上線
- 2024-01-29視頻 | 金徽酒:心中的年味五部曲《年集》
- 2024-01-29青海省首個服務鐵路旅客的婦女兒童維權服務站成立
- 2024-01-29瓜州縣技能培訓讓群眾富了“腦袋”滿了“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