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在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溫熱的情結,也是一個隆重的儀式,是無論天南地北、縱使風霜雨雪都無法阻擋的那份對團圓和幸福的守望,是祖國大家與千家萬戶無數(shù)小家喜慶和歡樂的凝聚,是植根于心、融化于血的文化傳統(tǒng)與生命符號。

如今,伴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文化的多樣,人們過年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但傳統(tǒng)年俗的儀式感和濃濃的年味,從未在我們的文化記憶中失落,就像舟曲街角那幽深小巷里縈繞的陣陣點心香味……
尋味而至,原來是隱藏在主街一幢高大建筑物后面的小院里一個點心鋪的大姐大媽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做過年用的點心,在舟曲,大家都叫“打點心”。
打點心是舟曲由來已久的一項傳統(tǒng)習俗,點心自然是舟曲人每年必不可少的年貨之一,也是本地最具有傳統(tǒng)色彩的美食之一。每當春節(jié)來臨之際,城里鄉(xiāng)間家家戶戶便聚在一起,一邊嘮著家常一邊做著點心,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期盼新的一年合家團聚、圓圓滿滿。
舟曲的點心酥松適口,香味純正,好看又好吃。但是做點心工序復雜,步步皆需用心和講究。火候的大小、面粉的好壞、放置大油的多少、水溫的多少……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可含糊。首先是配餡兒:一般先要在鍋中倒入適量面粉,開中小火不停的翻炒,炒至顏色微微發(fā)黃,可以聞到香味了即可離火剩到盤中,上蒸鍋將其蒸熟再涼冷搟細,并用細籮過一遍,然后放入豬油、熟芝麻、花生碎、核桃仁、橘皮、冰糖、大棗等多種作料拌勻待用。其次,皮子面制作:皮面是由一定比例的水、面、油揉和制作而成,百分之五十的油和百分之五十的面和勻就是油面,也叫“酥”,是為最后裹在皮面里用來分層做準備的。把皮面搓成棒,按成圓餅放上油面像包包子一樣包起來,搟一下,卷起來再搟,這樣重復兩次便成一個橢圓的點心皮兒了。然后包入餡子,呈圓形后輕輕壓扁,最后在點心表面用食用色素壓花,放入烤箱(以前是用“鏊片兒”)烤制,片刻過后在熱氣騰騰中,伴隨著芝麻和面粉、散發(fā)出的陣陣清香,一個個光滑圓潤,酥脆可口的點心就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盡管烘焙工具已經由“鏊片兒”換成了“電烤箱”,但是點心的手工制作方法卻一直流傳延續(xù)了下來。如今,行走在舟曲縣城,大大小小的點心鋪子遍布街巷。這些維系著很多人的生計的點心,已經超越了美味本身,成為一張引人注目的飲食文化名片,有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深深地滲透進了人們的婚喪嫁娶,節(jié)日祭祀等重大活動中。它不僅包括了期盼家人團圓之意,也成為了群眾增加收入的一種方式,更代表著一種牽掛和期盼、是記憶、是鄉(xiāng)愁、是懷舊、更是濃濃的年味。(何柄江 尚學娟)
- 2024-02-06中國穩(wěn)糧新看點!“金豆豆”1.5億畝以上
- 2024-02-05國網(wǎng)甘肅電網(wǎng)建設事業(yè)部:春節(jié)停工“不停管” 安全管控“不打烊”
- 2024-02-05科源集團明珠公司組織各電站開展節(jié)前安全隱患排查
- 2024-02-05甘肅建投:持續(xù)推動“一帶一路”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