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紅色基因是忘己,無私奉獻,無怨無悔……”2月27日,春季“開學第一課”,崆峒區八萬余名中小學生接受了一場“紅色教育”的洗禮。
平涼市委黨校教授黨永鋒走進廣成學校,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堂題為“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百年輝煌”的“紅色第一課”,讓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了塞罕壩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
……
觸摸紅色記憶,追尋紅色足跡。黨教授娓娓道來,和孩子們一起重溫黨的發展歷程,學生們從百年精神譜系中汲取了奮進新征程的力量,立志做好紅色傳人。
近年來,“紅色第一課”已成為了緬懷革命先輩、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愛國精神的生動課堂,也是感悟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成果的重要窗口。隨著“開學第一課”活動的開展,在廣大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掀起了崆峒區春季學期思政教育的新高潮。

與會師生紛紛表示,聆聽了“開學第一課”后,了解了先輩的革命事跡,孩子們還樹立了今后要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使紅色基因與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廣成學校七年級組教師路明芳說:“這次大思政宣講,我認識到了紅色基因是教育事業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尋求與紅色血脈相契合的教育手段,改進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理想與信念。”
平涼二中高一學生張燠瑤說:“這次思政課的學習,我深刻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領會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黨精神,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有了更深的感觸。今后,我們一定牢記學校對我們的教誨,爭作新時代有志、有為青年,不負青春韶華。”
為了讓大思政課“走新”更“走心”。崆峒區傾力打造大思政課,推動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讓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在全區范圍內共享,把高水平的德育“規劃圖”變為了高質量的育人“實景圖”。先后邀請區委黨校教員、思政課名師10多人對全區思政工作者和思政課教師進行德育和思政培訓600多人次,舉辦全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培訓班2期,培訓思政課教師106人。
同時,依托平涼十中海山藏報館、市博物館、平東工委紀念館、虎山紅色鄉村記憶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創建思政課名師工作室3個,聘任20余名思政課兼職教研員,每年組織送教下鄉、教學視導等活動20多場次。
據了解,2020年以來,該區推出市區級思政優質精品課105節、班(團、隊)會優質精品課95節,制定出臺《全區教育系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施方案(1+10)》,先后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演講比賽、主題作文競賽、讀書成果展等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列活動。
此外,組建全區教育系統大思政宣講團,開展中小學主題宣講200多場次,組織中小學大思政精品課線下線上觀摩活動6場(次),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用“大思政課”創新育人格局,提升育人效果,做到年年有主題,開學有引領,時時有精品。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以紅色教育融入課堂,讓紅色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目前,大思政工作格局已經形成,以黨組織書記講思政、思政專題培訓、思政課教學競賽等活動為載體,實施各學段縱向銜接、各學科橫向融通、課內外深度融合的思政課程體系,引導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厚植青少年愛黨愛國情懷。”崆峒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張蘭軍介紹道。
甘肅廣電總臺全媒體記者 哈驥洲
崆峒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魏麗
- 2024-03-04惠及上萬農村學子 平涼崆峒免費營養餐香得嘞
- 2024-03-04國網甘肅電網建設事業部組織秦川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展復工前應急演練活動
- 2024-03-04誰說女子不如男——記2023年度方大集團優秀共產黨員郭東霞
- 2024-03-04方大炭素實現石墨烯研究院1#反應釜安全聯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