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庭信步覓詩意,和美鄉村入畫來。”初夏時節,漫步在華亭市河西鎮鄉間小道,鄉村蝶變美如畫,白墻黛瓦展現淳樸鄉風,農家庭院開窗見綠,推門聞香,院子里三三兩兩閑聊的老人、嬉戲的孩童,一幅景美人和的農居畫卷鋪展眼前。

今年以來,河西鎮聚焦鄉村振興抓落實,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內外兼修、蓄勢賦能,以繡花功夫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產業興旺動力足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發力特色產業,才能夯實和美鄉村“硬實力”。
一座座標準化的牛棚坐落在山間,一頭頭健壯的牛兒悠閑吃著飼草,玉米大豆套一地雙收有奔頭,千畝藥材長勢喜人,千畝小麥抽穗揚花,豐收在望……
河西鎮依托自然優勢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緊盯種養兩大產業,重點在扶持龍頭、示范帶動和補鏈延鏈上下功夫,建成千畝玉米大豆套種試驗示范基地1處、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及百畝中藥材試驗示范基地1處,千畝小麥種植基地1處、百畝谷子試驗田1處,千畝果蔬基地1處,千方百計抓實“糧袋子”、豐富“菜籃子”、發展“果盤子”,讓群眾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河西鎮搶抓發展機遇,積極主動外出招商推介,多方盤活閑置資源,因村施策,培育村集體支柱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產業集群,河南村燈籠加工廠、建溝村紙杯生產廠、楊莊村仿真花加工車間等一批獨具特色的實體經濟主體相繼拔地而起,有力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單一,剩余勞動力增收乏力等難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提升,讓農村經濟活起來、群眾兜里鼓起來,真正實現村美民富產業興。
鄉村蝶變展新顏
走進河西鎮,道路兩側人行道上的白色停車線十分醒目,一排排汽車規范有序地停放在停車位內,一座座農家院落整齊劃一,鎮區功能改造的新面貌、鄰里中心洋溢的幸福感、文化廣場提升的新變化,是河西鎮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的生動寫照。

河西鎮緊扣鄉村建設“八改”要求,緊盯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弱項,實施策田路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帶建設項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等項目,油筑安置區“兩橫四縱”街路2100米,新建水渠320米,更換馬路磚7750平方米,硬化通戶道路1800平方米,更換道牙2200米,整修綠化帶2341米,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嚴格落實“門前五包”和“紅黑榜”評比制度,堅持周五集中開展志愿服務“周上街”活動,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環境整治中來,構建共建共享人居環境整治同心圓。
如今,整潔的瀝青道路,與沿線綠化、田園風光相映成趣,鄉村風貌煥然一新,農村更加美麗和諧,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文明新風潤心田
和美鄉村看“顏值”,更要看“內涵”,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如今,穿行在河西鎮的村社巷道,一面面文化墻、一張張宣傳牌,一幅幅五顏六色、圖文并茂的“道德畫”,將“冷冰冰”的墻體變成傳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眾的陣地、美化家園的“活教材”,幸福生活變得生動形象,隨處可聞可見可感。
河西鎮以實現“治理有效”為目標,堅持美麗鄉村建設“硬件”和“軟件”同步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提升,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將鄉風文明、環境衛生等納入《村規民約》,建立“紅黑榜”評比制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巾幗家美積分超市,開展法治宣傳、關愛服務、道德宣講等活動8次,評選表揚“五星級文明戶”35戶。常態化開展鄉村合唱團等活動,在春節等傳統節日,舉辦了第一屆“村晚”,社火、曲子戲展演,籃球、拔河比賽等活動,在全市拔河比賽中取得第一名。(陳調蕊 俞亞萍)
- 2024-06-13武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現場觀摩走進涼州區
- 2024-06-13宕昌縣聯社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
- 2024-06-13嘉峪關農商銀行金融服務窗口正式入駐市政務服務中心
- 2024-06-13蘭州安寧區檢察院:擦亮檢察監督的“第三只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