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來,武都區民政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區關于新時代民政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持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了基本社會服務水平。
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武都區民政局接序開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作,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加強臨時救助,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全區臨時救助513戶371.49萬元;下撥臨時救助備用金119.64萬元。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及信息共享和比對長效機制,將符合條件的“三類戶”按規定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被省市區列為民辦實事涉及1個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4個村級互助幸福院改造建設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區列為民辦實事項目為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完成摸底工作。區第二老年人福利院等養老機構入住特困人員121人。持續實施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試點,完成家庭養老床位建設900戶,開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1800人82943人次。
加強兒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精準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全區現有散居孤兒140人,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90.72萬元。認真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全區現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65人,發放基本生活補貼170.64萬元。組織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資助符合條件的孤兒44名。著力加強兒童工作隊伍建設,配備兒童督導員40名、兒童主任701名,有效解決兒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
加強村(居)委會規范化建設,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強化村規民約激勵約束功能。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推動解決“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落實市民政局等16個部門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實施意見精神,推動公共服務供給下沉,提升村級組織服務功能。
堅持社會組織登記、年檢、評估等工作與社會組織黨建同步開展,推動社會組織業務與黨建工作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全區登記注冊社會組織203個,其中:已建黨支部76個,覆蓋社會組織166個。規范非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登記管理。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和鄉村振興等工作,發揮社會組織服務大局作用。
穩妥推進區劃地名管理工作。依法加強行政區劃管理,穩慎對待行政區劃更名。深化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及時更新維護國家地名信息庫涉及武都區基礎數據1621條。扎實推進與青川、宕昌等7個縣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積極籌備全區首輪40個鄉鎮(街道)鄉級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前期工作。持續開展平安邊界建設活動,積極排查化解界線矛盾糾紛。穩步推進“鄉村著名行動”重點推進鄉鎮試點工作,提升鄉村地名公共服務水平。
加強社會事務管理。開展第十二個“6•19”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拓展“互聯網+救助尋親”工作,持續推進源頭治理工作,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有效維護,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充分保障,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62人次56.89萬元。引導形成婚事新辦、喜事簡辦新風尚。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全區已建成社工站30個,全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到4152人。
充分發揮區結對關愛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動態管理結對關愛對象,確保關愛對象精準無誤。截至目前,省市區三級干部開展結對關愛行動聯系交流20731次、走訪探視12843次、落實政策11796件、幫助解決困難2063個、幫辦實事2787件、資助資金144.89萬元、向上級反映解決問題191個。
扎實推進民政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印發整治工作計劃,扎實推進集中整治工作。
武都區民政局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勇于擔當,全體員工奮力譜寫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新篇章。(談成忠)
- 2024-08-01榆中縣退伍軍人:續寫永不褪色的忠誠
- 2024-08-01臨澤縣倪家營鎮:整治人居環境讓鄉村更美麗
- 2024-08-01崆峒區社區治理新創舉:“六字工作法”編織“幸福網”
- 2024-08-01天祝公安:深入轄區開展保安行業宣傳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