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親民的走訪,一個個暖心的問候,一張張認真的面龐……今年以來,蘭州市城關區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把“主動創安、主動創穩”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的“一網兩訪三為”治理新模式,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
“一網”攬民情 筑牢“前哨網”
積極發揮“黨建+”作用,整合構建“多網合一、一網通管”網格管理模式,做實“一張民情圖、一套民情臺賬、一本民情日志、一份民情連心卡”為主的“四個一”網格服務規范,配強1+4+X力量,建立責任清單,確保網格管理精細化,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廣武門街道細化劃分68個網格103個微網格,探索“網格+社區合伙人”工作模式,吸納轄區“雙報到”黨組織、黨員、“兩代表一委員”等1533名多元力量,挑選骨干力量408名,建立醫療、法律、金融等專業服務團隊7個,盤活200余項共享資源、匹配300余件居民需求、建立43個民生項目,設立“和為鄰工作室”“睦鄰客廳”“小板凳議事會”等“合伙人”協商議事平臺。今年以來,化解矛盾糾紛41起,為民辦事375件,形成了“動態排查、分類交辦、聯合調處、回訪銷號”的“一網治理”閉環全流程。
“兩訪”聯民心 拓寬“渠道網”
“您好,我們是社區網格員,請問有人在家嗎?”“李奶奶,最近好嗎?我們又來看望您了……”城關區緊盯群眾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采取“線上接單+線下結單”服務模式,依托12345民情通熱線、隴情e通等信息平臺、居民樓微信群,以拉家常、填問卷等方式進行“大走訪”“大家訪”,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大事小情”做好記錄,宣傳政策法規、化解鄰里矛盾糾紛、排查安全隱患、提供代辦幫辦服務等,完善“三張清單”和民情臺賬。社區網格員張姐說:“多走到大家身邊,才能知道最真實的想法、最迫切的需要。”同時,各街道對困難人員、民政救助對象、獨居空巢老人等實行每月必訪,有針對性地提供民政救助、醫療保險、生活照料等惠民服務,確保民生領域“小事不遺漏、難事不回避、事事能落實、件件有回音”。
“三為”解民憂 織密“責任網”
各街道堅持以民生改善為出發點,聚焦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深挖社區“大黨委”力量和衍生資源,為轄區居民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的服務。“用心為”“用情為”“用力為”,助殘幫困、整治衛生、愛心義診……做好群眾急難愁盼的“觀察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冷暖需求“供應員”。“你好,焦家灣糧庫家屬院因年久失修,院內自來水管跑冒滴漏、居民拖欠水費、供水公司停水。”接到居民反映,周家莊社區以提升轄區居民生活服務質量為出發點,成立“一親三心”工作隊,第一時間前往焦家灣糧庫家屬院向居民詳細了解情況,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組織召開社區民主協商議事會,商議修繕計劃,制定收費標準,確定施工人員,歷時4天焦家灣糧庫家屬院自來水管破裂問題全面解決。
城關區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民主參與”原則,強化“問題導向”,以“一網兩訪三為”工作法為抓手,厘清“問題脈絡”,不斷探索創新,畫出基層治理的更大“同心圓”,為群眾提供更方便、更優質、更貼心的便民服務。(竇如冰)
- 2024-08-12臨潭: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路
- 2024-08-12夏河:聚焦“三農”促進產業發展
- 2024-08-12武威市運動健兒在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斬獲佳績
- 2024-08-12第二屆金徽酒企業文化知識競賽圓滿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