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哲涵
從中央到地方,越來越多的財政性資金從“大投入”轉變為“大撬動”,以政府投資基金的方式,遵循市場邏輯、用好市場杠桿,帶動社會投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引導作用,政府投資基金是重要抓手。作為投資體制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重要成果,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越來越多的財政性資金從“大投入”轉變為“大撬動”,以政府投資基金的方式,遵循市場邏輯、用好市場杠桿,帶動社會投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共設立政府引導基金318只,資金總管理規模達到45186億元。
政府投資基金具備資金和技術密集等優勢,對特定階段、行業、區域目標可集中發力,是政府支持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中央層面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帶動社會資本,有力支持了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財政部數據顯示,目前僅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一項,已實現規模357億元、投資42個子基金,幫助已投項目新增股權融資超過4800億元,投資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1200多家。
政府投資基金是“耐心資本”,通過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成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力量。創新活動投入高、風險大、不確定性強,政府性投資相較社會資本,能為其提供更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對企業走好從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這段“從0到1”的路程至關重要。相關部門還將技術、信息、人才等服務與資金“打包”投入,全方位呵護和耐心陪伴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等科技型企業的成長。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要求充分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作用,通過“母基金+參股+直投”方式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近來,多省市發起設立、啟動百億級產業基金。上海市宣布擬設立總規模890億元的3只產業先導母基金,分別對應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三大重點方向;北京市4只共50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同時設立,分別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先進制造;總規模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啟動運行,助力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以及傳統產業升級……各地積極探索財政資金、國資收益和社會資金多渠道并舉的滾動投入機制,有序吸引有條件的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政府投資基金,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信息靈敏、激勵有效、平等開放等優勢,提升資本配置效率,也能體現政府意志、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協同發力。進一步挖掘政府投資基金在塑造發展新動能方面的潛能,還需堅持問題導向,從“募投管退”等環節著力,不斷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比如,通過優化募資機制,來實現社會資本收益與風險對等,增強基金吸引力;通過加強各級政府基金整合,提高基金量級;通過改革完善考核、容錯免責機制,來提升基金管理水平;通過在基金設立環節明確退出期限和方式,以及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等,開拓引導基金退出渠道,解決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到期退出等問題;通過加強與科創板等市場板塊的聯動、與各類金融機構的聯動,推動政府創投基金與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聯動發展……
資本有“耐心”,為企業發展注入更多信心。不斷優化政府投資基金的體制機制,提高其投資效能,將促進更多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 2024-08-16進一步提升新職業人才隊伍質量(多棱鏡)
- 2024-08-14用法治手段整治不合理涉企收費(市場漫步)
- 2024-08-13讓內陸腹地躋身開放高地(現場評論)
- 2024-08-13科技成果轉化如何走穩第一步(經濟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