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一年來,積石山依然是黨和國家關注之所在,災區依然是億萬國人情思之所系。從艱苦卓絕的震后多方救援,到風雪兼程的災民緊急安置,再到波瀾壯闊的災后恢復重建,這一年,不屈的積石山縣各族人民未曾停步,凝聚的重建家園力量活力迸發,譜寫出一曲氣壯山河的時代凱歌。
生命至上,自上而下的組織力量
“在房屋劇烈搖晃的那一刻,我內心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但更多的是擔心,我擔心住在頂樓的二十名年輕的單身職工,屋頂是水泥預制塊結構,地震時非常危險。直到所有人都安全下樓后懸著的心才放了下去。”這是積石山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德梁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告白。每次回想起地震那一晚,他總是感慨不已。

圖為積石山縣稅務局職工宿舍及辦公區域受災嚴重
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張德梁看著一張張滿是恐懼和驚慌的年輕的臉,他瞬間冷靜了下來,他要讓一個個驚慌失措的年輕干部團結在一起,共同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困難。逐級報告災情,緊急轉移職工,制定應急方案,嚴防次生災害……在他的帶領下,一場驚心動魄的自救行動迅速展開,在隨后發生的余震中,由于疏散分流及時,防范安置得當,全局干部職工及其家屬均未出現傷亡情況。

圖為張德梁組織在崗稅務干部在余震中設立積石山縣稅務局臨時辦公點
“剛從強震后的驚恐中緩過神來,我就接到了張局長的電話,問駐村工作隊有沒有人受傷。”常駐小關鄉大茨灘村的稅務干部馮國偉回憶時說。“在得知我和另外一名駐村的稅務干部已安全疏散時,張局長反復叮囑要盡快與村干部會合,全力開展村民營救。”當災難來臨,時刻惦記著幫扶村群眾和縣局干部職工及家屬安危的張德梁,沒有忘記自己心里的旗幟,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這是一種抉擇,更是一種擔當——稅務人的抉擇和擔當。

圖為積石山縣稅務局幫扶村為感謝縣稅務局在抗震救災中的全力幫扶送來錦旗
“我知道你需要我,孩子們需要我,但是此刻單位更需要我,我知道你們已經安全了,但我不知道同事和他的家屬們是否安全,所以我要回去,對不起,請你理解……”這段話是縣局一名干部在震后返回單位前對妻子說的話。
地動山搖中,災區人民承受了巨大的傷痛。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沖鋒陷陣的人民軍隊、英勇無畏的消防戰士、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不求回報的救援隊伍、無私奉獻的黨員干部,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終沖在戰斗的最前沿,迎難而上、一路逆行,用勇氣和擔當譜寫出一首壯美的新時代救援贊歌,以無數感人的細節和執著的堅守,給予我們新的震撼。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力量
在危急關頭和災后重建的關鍵時刻,省、州黨政主要領導走進災區,走進人民群眾中間。
全國稅務系統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國家稅務總局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致電了解受災情況,并委托稅務總局相關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千里奔赴縣局,看望慰問受災稅務干部;甘肅省稅務局主要領導帶領相關處室負責人于震后第二天趕赴積石山縣稅務局指導部署抗震救災各項工作;臨夏州稅務局黨委班子成員分批帶領全州稅務系統自發成立的志愿隊伍,深入災區協助開展抗震救災工作;部分省、市、縣稅務部門的關心慰問電話也紛至沓來,一股溫暖而堅定、強烈而偉大的團結奮進力量瞬間凝聚。
“保障每一名干部職工和納稅人繳費人的生命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責任!”“請同志們再加把勁,要確保把這批珍貴的救援物資第一時間送到災區群眾手上!”“要牢記總局領導囑托,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推進災后重建上來!”“要深入推動各項災后重建稅惠政策的落實落地!”一年來,省局黨委的教導囑托記憶猶新。
“要充分發揮稅務部門職能作用,積極融入地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大局。”“要統籌推進縣局災后加固維修和重建項目各項工作,嚴抓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一年來,州局黨委的部署要求鏗鏘有力。

圖為震后稅務干部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內學習生活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慰問和鼓舞感召下,縣局全體干部迎難而上,傾心投身到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這場浩浩蕩蕩的時代大考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在大家手遞手的搬運傳遞中分發到受災村社;痛失家園親人的受災群眾在大家心連心的對接幫扶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h局災后加固維修和重建項目穩步推進,災后各項稅惠政策高效落實,一張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的宏偉藍圖在震后的積石山生動展開。

圖為稅務干部積極為企業落實震后各項稅費優惠政策
“最難忘的是去年的冬至,卸完最后一車物資后我們所有人圍在食堂吃了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搬了一天東西真的很累,但餃子真的很香。就是從那天開始,我們年輕稅務干部才真正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一年來我們也成長收獲了很多。”縣局團支部書記吳兆亮回憶道。今年縣局團支部榮獲“全省稅務系統青年榜樣集體”稱號,這是對這個年輕的團隊在抗震救災中展現的無畏勇氣和災后重建中做出的無私奉獻的最大肯定。
沖鋒在前,無私奉獻的奮斗力量
在調整后的縣局幫扶村大河家鎮陳家村集中安置點馬賽麥的活動板房里,爐火燒得正旺,各類生活物資一應俱全,房外是漫天大雪。坐在床頭上,稅務女干部與她親切地拉起了家常。“聽駐村工作隊說,國家會給我們蓋新房子、新學校、新醫院,真的太好了!”馬賽麥拉著女干部的手動情地說著,遲遲不愿松開。
地震后,全局38名包戶長對接幫扶陳家村506戶監測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多輪次開展下村入戶工作,了解幫扶村受災情況,安撫群眾情緒,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常態化入戶宣講集中安置、原址重建、加固維修等一系列災后重建政策。

圖為積石山縣稅務局在幫扶村臨時安置點開設“帳篷學堂”
“‘鴛鴦刀’是男女間的定情信物,‘子母刀’是父母送給子女的成人禮物,‘滿把子’是保安腰刀最傳統的樣式,還有這個是我最新打制的升級版折花刀,用來刮胡子也沒有問題。”保安腰刀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馬尕主麻站在柜臺前介紹著自家“寶貝”。一年前,當腰刀工坊在地震中轟然倒塌時,馬尕主麻淚流滿面。作為保安腰刀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工坊就是他的生命,他的情感寄托,他生活的全部。
“面對滿目瘡痍的工坊和神情沒落的馬尕主麻,我想為工坊災后重建和發展壯大多辦些實事,讓保安腰刀重新煥發生機活力。”如何通過自身努力為家鄉民族企業的災后恢復重建添磚加瓦,始終是縈繞在大河家稅務分局局長楊正玉心頭。

圖為稅務干部向馬尕主麻宣傳輔導災后重建稅惠政策
“災后恢復重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馬尕主麻不是很清楚,我就盡力給他打比方、舉例子,直到他完全明白為止。”楊正玉繼續說道:“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馬尕主麻的工坊重建完成,我們也在他重新營業的第一天給他提供了稅務方面的幫助和支持,現在工坊開始正常營業了,馬尕主麻很高興,我們也很有成就感。”
工坊里爐火燒得正旺,馬尕主麻從火中取出一塊燒紅的材料,一錘一錘反復鍛打,火星四濺間刀坯初現雛形。這一幕像極了此刻的積石山,從滿懷期待到終成現實,從一張藍圖到全景綻放,每一次的敲打就像是積石山的每一寸土地,訴說著團結與堅韌的故事,凝聚著感恩與奮進的力量。
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共同愿景
震后的積石大地上,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像是從廢墟中生長出的含苞花蕾,綻放著浴火重生的希望光芒。從災后搶險救援到恢復重建的主戰場,從服務受災群眾到謀劃產業發展的最前沿,這一年里,受災群眾陸續離開板房住進了新房子,適齡孩子從帳篷學校搬到了新校舍,受災企業恢復生產開門營業,損毀廠房完成重建機器轟鳴,一個嶄新的家園已在廢墟上崛起。
“房子塌下來的那一刻,我感覺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在受災最嚴重的大河家鎮陳家村村民蒲進才家里,他向縣稅務局駐村工作隊隊員王鑫吐露心聲。在地震中,他失去了和妻子打拼多年才建起來的房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蒲進才是絕望的。我們多次上門走訪,了解他居住和吃、穿、用情況,宣講災后各類安置和補貼相關政策,使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成為陳家村第一個動工重建房屋的村民。”王鑫說。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院子里種上了花花草草,屋頂養了二十幾只雞,門前也很寬闊,能曬糧食。”對蒲進才而言,重建的不只是房屋,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積石山縣禹源益民供熱服務有限公司所屬的城南社區熱源廠項目是全縣災后重建的重大民生工程,承擔著積石山縣79.5萬平方米災后重建縣城區永久集中安置點的集中供暖重任。同眾多災后重建項目一樣,積石山縣稅務局時刻關注著該項目的工程施工進度、設備購置安裝、項目基金撥付等情況,收集企業涉稅訴求,及時調整服務舉措,全力為災后重建項目保駕護航。

圖為稅務干部向積石山縣禹源益民供熱服務有限公司宣傳講解各類稅惠政策
“企業要發展壯大,但更要貢獻社會,能參與積石山縣災后重建我們很自豪!”企業法人張永輝繼續說道:“從縣稅務部門宣講和輔導的各類災后重建稅費優惠政策上,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對積極參與災后重建企業的肯定和支持,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精益求精,為集中安置點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供暖服務。”張永輝的話語樸實而誠懇,就像涌動在地下管道里的暖流一樣把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積石成山,風雨興焉。這一年,積石山稅務人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從容,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奉獻和熱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和智慧,錚亮的稅徽始終閃耀在積石山在逆境中重新崛起的滾滾潮頭,完美詮釋了我們與積石山縣各族人民并肩戰勝災害、攜手重建家園的勇氣和決心。(李永安)
- 2024-12-18國網張掖供電公司2024年充電樁用電量翻倍
- 2024-12-18白銀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組織兩家單位進行無償獻血活動
- 2024-12-18瓜州縣民政局開展防范養老詐騙宣傳活動
- 2024-12-18瓜州:辦事大廳煥新顏 便民服務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