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礦”本是令人稱羨的優勢,但擁有豐富硅礦資源的瓜州縣柳園鎮,曾陷入“賣原料”的粗放式發展慣性。

近年來,柳園鎮把石頭變產品、資源變產業,從起初的產品“論噸賣”到“按塊賣”,從賣原料到賣硅微粉、石英砂、碳化硅、人造板材……一塊“石頭”在這里實現“華麗轉身”,也成為柳園打造硅產業科創園的底氣所在。
柳園鎮位于瓜州縣西北部,南接敦煌市,西與哈密接壤,北與肅北縣毗鄰,硅石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開采礦點達9處,石英石、石英砂礦產資源儲量1.5億噸,平均品位在93.6%以上,預估遠景資源量5-8億噸,馬鬃山、星星峽等周邊地域也分布著20多個硅石礦點。

石頭變產品 資源變產業
為走出“賣原料”的“死胡同”,打破過去低價賣原礦的被動局面,柳園鎮十幾年前就探索建立礦產開采量與下游項目產能相匹配機制,按照上游采礦、下游建園的思路,在柳園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硅產業科創園,引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就地就近轉化增值、延伸產業鏈,開辟一條“重生”新路徑。
“我們挖出礦石破碎后,分選出5到15公分的原材料,燒結碳化硅供給下游企業,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6500元一噸。”較早在柳園鎮開礦的新哈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俊介紹,不同于過去單一采礦賣原礦,一噸只賣幾百元,費力不討好。現在,企業在地方政府支持和引導下就在當地加工,用中端產品搶占市場。
在逆境中突圍前進、在陣痛中轉型升級、在轉型中換擋增速。轉型過程中,柳園鎮開始積極推動把資源變產業,從“賣石頭”到“賣產品”。
“礦山開采后進行初級加工、分選,然后拉運到北大橋高載能產業園區,為我們生產多晶硅、單晶硅等產品保障了原材料供應。”瓜州縣寶豐硅材料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如今的柳園不再只盯著山上的石頭,而是將生產硅石礦高純石英砂及其衍生產品,作為產業發展的方向走高附加值的路子,放眼更長的產業鏈。
延鏈強鏈 打造產業集群
要衡量粉末粒子的粒徑大小,有專門的計量單位“目”,普通砂是4目-120目,更為細膩的粉是300目以上。

走進柳園循環經濟產業園,在甘肅中科凱越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架上,300-3000目、3000-8000目、8000-12000目各種硅微粉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目前擁有國際專利1項,國內發明專利1項,擁有知識產權達16項,2024年還被評為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滿負荷生產后將年產石英砂35萬噸、硅微粉15萬噸,行情好的時候超細硅微粉每噸最高售價達17萬元,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1億元以上。”甘肅中科凱越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劍介紹說。
思路一換天地寬。隨著中科凱越、億天礦業等石英砂企業的生產,柳園鎮瞄準石英砂下游產業積極引進甘肅申輝誠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入駐園區,填補了河西走廊硅產業的一處空白。
“我們公司目前旗下有凱斯特、中德麗耳、歐力雅、赫峰四個石英板材品牌,約66種產品,產品已通過我們新疆公司成功出口中亞,今年計劃再建設一條生產加工線,擴大產能。”甘肅申輝誠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輝說。

如今,“點石成金”的故事在這個小鎮悄然上演,已初步形成一條以硅、石英砂、硅微粉、碳化硅、石英板材等為主的初級硅產業鏈。
“柳園鎮將以寶豐硅材料為龍頭,大力發展綠色硅材料全產業鏈;以中科凱越為牽引,吸引有機硅下游產業項目,通過補鏈延鏈強鏈,進一步促進硅產業鏈整合與外延拓展,努力將柳園打造成為從硅微粉到球形硅微粉,再到硅酸鈉等環節完備的硅產業鏈,打造河西走廊最大的無機硅材料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硅微粉生產基地。”瓜州縣柳園鎮黨委書記趙玉海說。(白文杰/文 魏鴻嬌/圖)
- 2025-02-12郵儲銀行隴南市分行:趣味猜燈謎 歡樂鬧元宵
- 2025-02-12郵儲銀行靖遠縣支行上門服務獲感謝
- 2025-02-12新春走基層|郵儲銀行甘南州分行助力養殖產業“牛”勁十足
- 2025-02-12郵儲銀行隴南市分行全力防范掃碼詐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