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新聞 >> 文教

一錘一鑿 凝聚匠心(為夢想奔跑)

2025-05-14 08:06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館長王文旺傳承木作技藝

  一錘一鑿  凝聚匠心(為夢想奔跑)

  本報記者  李建廣

  千百年來,木作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東下營村,坐落著一家木作博物館——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推開古樸的院門,木香撲鼻。徜徉其間,上萬件木作老物件琳瑯滿目,把人們帶進一個古老而精美的木作世界。手鋸、推刨、銼刀……展廳里,一件件傳統木工工具分門別類擺放,訴說著代代傳承的木作技藝。

  “五六歲時,我就拿著鑿子用邊角料做東西玩。”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館長王文旺說,他家三代都是木工,小時候,看到墨線一彈、聽到拉鋸聲起,就意味著誰家要蓋新房、添物件了。

  在年幼的王文旺看來,木工是一個既辛苦又枯燥的營生。但隨著了解的深入,他逐漸愛上了木匠活。學手藝并不容易,“練習刨花,手上的水泡起了破、破了起,直到磨出厚厚的繭”。

  在北京學藝時,一有時間,王文旺便跑到北京各大古跡,把見到的木作臨摹在畫紙上。通過不斷地積累和實踐,王文旺練就了一手精湛的木作技藝。后來,他先后參與了豐臺區藥王廟、宛平城和故宮建筑的修復工作。

  當傳統手藝遇到發達的機械工藝,木匠還有用武之地嗎?王文旺有自己的思考:“設計上的創造力、一錘一鑿中的精益求精、作品熔鑄的匠人精神,這些都是機器做不出來的,這就是匠心所在。”

  從村里的木工,到城里的學徒,再到從事古家具交易工作,王文旺在外闖蕩多年。一次回鄉,看到老屋換成鋼鐵筋骨,木工行當日漸凋零,他萌生了一個念頭:“用自己的手藝,讓瀕臨消亡的木作擁有更長的生命。要不,辦個木作博物館?”

  “不收金石字畫,不收珍瓷美玉,我的博物館只收老祖宗留下的,和衣食住行、民俗息息相關的木作。”王文旺說。

  歷時二十載,10萬余件藏品,王文旺從天南海北把它們“請”到了一起。2017年,木作博物館開館。2023年10月,密云分館開館。

  在文旺閣木作博物館展廳,從古代木匠展到二十四節氣與農具展,從三百六十行展到古代建筑展……10多個系列主題展,讓人仿佛置身于傳統中國的市井煙火中。

  走出展廳,“叮叮當當”聲從隔壁傳來。循聲過去,只見一群七八歲的少年神情專注,正在組裝木拱橋。

  “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王文旺說,“我們不僅做展覽,還專門設置了互動室、木工坊和手工教室,可以讓游客特別是孩子們動手實踐。”

  從簡易木橋、魯班鎖、榫卯板凳,到搭建復雜精巧的故宮模型……這些年,王文旺開發設計了上百項勞動技能課程,吸引越來越多游客互動體驗。“每年接待的研學學生,有五六萬人次。”王文旺說。

  博物館也要走出去。“中軸線小工匠”活動吸引了20多所學校數千名學生參加;連續舉辦兩屆的“運河小工匠”活動;多次與首都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中國港口博物館等合作辦展……

  一路走來,盡管辦館艱辛,王文旺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要讓更多人了解木作里傳承的文脈。”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