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結果,永靖縣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這份榮譽,是永靖人民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自文明城市創建以來,永靖縣聚焦城市文明建設“八大行動”,扎實開展“24項重點工作”,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不斷改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邁向高質量、譜寫新篇章。

老舊小區改造升級,宜居“新家園”脫穎而出
“我住在這個小區多年,以前最頭疼的事就是下水,動不動就堵了。自從改造以后,再也沒有過這種難受事,樓道和小區的燈也更亮了,小區里晚上也敢出門了,院子也整潔干凈了很多……”金發花苑小區的住戶焦芬玲對目前自己的小區環境很滿意,字里行間充滿生活的熱情。
永靖縣持續提升城市基礎條件,自籌資金14億元,實施環城南路、太極北路、新老城區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科學增設人行紅綠燈,安裝分類垃圾箱、便民座椅,維修改造破損塌陷路面及人行道,及時更新城區道牙、井蓋、路燈、護欄、人行道地磚等公用設施。投資7022萬元完成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2897戶,不斷優化縣城發展空間,全面提升城市整體品位。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著力打造以城為景、城景融合的公園城市,建成生態、水景、如意、郁金香等各具特色的四大公園,配套7個“口袋公園”,精雕細琢打造城市生態景觀,不斷擴大城市綠化覆蓋率及城區綠化率,建成區綠地率達42.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97平方米。
自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展以來,永靖縣累計投資5.96億元,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城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燃氣管網老化更新改造等項目,改造黃河路、川西等6個社區老舊小區124個(含獨棟樓)、樓宇297棟、平房11棟、涉及住戶1.25萬余戶。主要對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以及小區內道路、供排水、供熱、供氣、供電、綠化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進行統一修繕改造。同時,對小區間鏈接道路部分老化供熱、供氣管網和給排水漏損管網設施進行了統一改造,累計維修換小區內外供水管網319.65公里、排水管網282.58公里、供熱管網125.2公里、燃氣管網260.11公里、小區外墻保溫43.38萬平方米、道路硬化1.57萬平方米;同步因地制宜,在小區內適當位置施劃停車位360余個、新增坐凳200余個、設置垃圾分類亭255個,完成綠化補植1.92萬平方米、硬化公共活動場所5.38萬平方米。

管理精細化,城市“高顏值”
近幾年,永靖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以“保暢通、保安全”為目標,推動交通管理從“人海戰術”向“智慧治理”轉型。通過優化縣城主干道路紅綠燈的通行次序,由之前的左轉先行改為直行先行,避免了車輛與行人的沖突,大大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利用城區重點路口電子抓拍和指揮中心后臺人工抓拍相結合的方式,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非機動車逆行等違法行為實時抓拍,并依法曝光處罰,形成了有力震懾效應。永靖縣交警大隊大隊長孔玉元介紹,采取“定人定崗定責”模式,在早晚高峰及學校周邊設置固定崗,勸糾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電動車不佩戴安全頭盔、行人闖紅燈等違法行為,有效保障了轄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不僅對自己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細化,對外來游客也更加有愛,凡是首次來永靖的游客,第一次違章一律免除處罰。無論是在交通治理方面,還是在城市環境管理方面,永靖縣都下了大力氣。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楊生峽指著干凈的地面說:“就煙頭不落地這事,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讓老百姓樂意和政府一起做好文明城市創建,我們提出了煙頭換雞蛋,居民撿夠50煙頭就可以換一個雞蛋,有些大爺大媽們可以換好幾斤雞蛋,后來大家習慣成自然,不再亂扔垃圾,相反每個人都成了城市環境的管理者”。
在城市文明建設過程中,永靖縣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所及所盼,拆除改造弱電、網線等“蜘蛛網”,不斷提升城市“顏值”。積極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精心組織廣大志愿者利用每周五愛國衛生運動,廣泛開展“撿煙頭·拾文明”主題活動,真正把禁扔煙頭落實到行動上。堅持勸導與疏導、教育與懲戒相結合,探索實施“城管+商戶”共建共管模式,積極構建“保潔+執法”協同治理機制,全面整治影響城鄉環境衛生的“頑疾”。嚴格落實門前“五包七禁三審批一公開”責任制,下大力氣整治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環境衛生,通過網格化巡查、機械化清掃、常態化執法,徹底根治環境衛生死角與秩序亂象。
同時,該縣認真開展“干部進小區、為民解難事”專項行動和“民情大走訪、矛盾大排查、困難大化解、政策大宣傳”活動,集中摸排解決便民服務、社區服務、民生事實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1354條,以“零距離”的包聯責任制落實促進群眾滿意度提升。深入推進“垃圾革命”,全面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在居民小區配備四色垃圾分類桶,綠色環保已成為全社會良好風尚。全面落實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定時清運,有效解決了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深入推進“廁所革命”,不斷擴展公共衛生間,鼓勵企事業單位、公共場館衛生間免費對外開放,統一指示標牌,公示開放時間,多渠道增加廁所有效供給。持續加強公共場所便民服務,合理設置母嬰室、司機之家、無障礙衛生間,施劃無障礙停車位,設立志愿服務崗,為廣大市民和游客提供舒適、文明、有序、安全的生活、旅游環境。

文化滋養根脈深 精神共富新風尚
道德培育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引擎。
永靖縣持續深化“德潤永靖”道德實踐,積極選樹道德模范、新時代永靖好少年等先進典型,累計評選國家、省、州、縣級道德模范147人、最美人物103人、新時代好少年265人、文明家庭108戶,1人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認真開展好公婆、好兒媳、文明家庭、美麗庭院、五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營造了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的濃厚氛圍。
通過設置“道德一條街”,利用電視媒體、主題活動、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各類先進典型,擴大先進典型宣傳受眾面和影響力,把先進模范的精神力量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不斷提升。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實名注冊志愿者3.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6%。以“做文明有禮的永靖人”為主題,廣泛開展“六大文明行動”著力打造“奉獻之城”。
該縣結合“我們的節日”,精心組織開展秧歌社火展演、文藝演出、廣場舞、籃球賽等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560余場次,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42場次,農村電影放映800場次。大力推廣“全民閱讀推廣城市”品牌,認真舉辦全民閱讀、經典誦讀、詩歌朗誦等主題活動160余場次,編制印發《永靖縣市民文明手冊》,制作發放創城主題環保手提袋、紙盒、水杯、圍裙、折疊傘等各類宣傳品,讓廣大群眾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城市文明建設帶來的細微變化。
“黃河之濱也很美,將來會更美”。全國文明城市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永靖城市文明建設的高度認可,更是一座熠熠生輝的豐碑,見證著永靖在城市建設、社會治理、文明培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跨越。永靖縣將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姿態,再啟文明創建新征程。(韓敏 文/圖)
- 2025-06-03郵儲銀行平涼市分行“文旅印象卡”助力康養平涼建設
- 2025-06-03郵儲銀行臨夏州分行精準服務解養殖戶融資難題
- 2025-06-03郵儲銀行蘭州市分行聯合社保中心舉辦個人養老金政策直播宣傳
- 2025-06-03郵儲銀行蘭州市廣場支行成功攔截一起電信詐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