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蘭州市城關區立足區域實際,堅持整體謀劃,統籌各方資源,通過培育示范品牌、深耕文化傳承創新、完善服務機制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積極探索出一條契合發展的文明實踐路徑,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堅實支撐,注入了強勁動力。
培育示范品牌,激活城市文明建設效能
在基層治理領域,蘭州市城關區以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8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39家文明實踐基地為關鍵支點,創新構建“田字型”基層治理網絡,縱深推進城市文明建設。酒泉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立足實際需求,精心打造“友鄰空間”,將夜校提升課程、休閑娛樂活動以及創新沙龍交流等多種功能有機融合,成功構建起功能多元、服務優質的“青年之家”陣地;青白石街道則從當地風俗習慣與居民需求出發,創新打造“共享廚房”,這一舉措不僅為村民操辦紅白事提供了便利,“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明集市”作為文明實踐標桿項目,整合書香閱讀、非遺傳承、公益服務等七大功能板塊,實現便民服務與文化體驗深度融合,居民可全天候參與零儀式服務展臺,感受非遺文化魅力、傳遞愛心溫暖,達成文明實踐與市井煙火有機統一。此外,城關區還大力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成11個“城關書房”與特色職工書屋,這些書屋如同知識的寶庫,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閱讀場所,打造出“15分鐘便民服務圈”,讓文明實踐真正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使居民在步行15分鐘的范圍內就能享受到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在品牌化建設方面,城關區以各項創新實踐為基石,精心培育打造了“一米陽光”“欣火聯盟”“隴上童言”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與影響力的文明實踐品牌。這些品牌不僅是城關區基層治理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通過品牌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城關區進一步整合了各方資源,凝聚了社會共識,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基層治理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深耕文化傳承,積極培育文明實踐新風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方面,城關區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資源,組織開展了“簡牘溯源文明”主題活動。讓古老的漢簡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增強了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同時,城關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探索“校地聯合+結對共建”文明實踐服務模式,有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質擴面。廣武門街道黃河沿社區秦安路小學的“環保小衛士”活動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孩子們沿著馬拉松賽道清理垃圾,在親身體驗中增強環保意識,培育社會責任感。這種沉浸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行動中成長,成為文明實踐的小小傳播者和踐行者。五泉小學則以“活力春日展風采 童心飛揚向未來”為題,打造“5+2”快樂健體行動綜合運動會。通過體育精神與五育融合,將體育精神深度融入文明實踐當中,實現體育賦能教育。焦家灣東社區打造的“一小時課后閱讀”,結合清廉課堂、反詐實踐課,構建起“學校+社區+家庭”協同育人體系,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促進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城關區以文化傳承為軸心,以實踐創新為驅動,形成“資源活化-教育賦能-協同育人”的文明培育鏈條。從漢簡文化的創新演繹到安全教育的場景重構,從環保實踐的行走課堂到課后服務的生態構建,不僅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銜接,更探索出“文化潤心、實踐育人”的城關模式,為新時代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完善服務機制,精準對接市民群眾訴求
城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借助“五單制”工作法,搭建起群眾需求與服務的精準對接橋梁。通過這一機制,能夠及時了解市民訴求,常態化開展“點單”“派單”服務,使“有困難找社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鏈接各方資源,社區網格員廣泛開展“敲門行動”,面對面收集群眾需求,線上通過微信工作矩陣等方式,精準收集群眾急難愁盼事項,有效實現供需雙向互動、精準對接。
困難必得援手,需求必有回應,心聲必受傾聽。老百姓真切體會到自身作為社區建設主體與成果共享者的雙重身份,社區憑借精準對接需求的服務以及豐富多元的文明實踐活動,成為百姓溫暖且堅實的依靠,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成效切實惠及群眾,讓服務機制在基層落地生效。(蘭州城關區供圖)
- 2025-06-04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黨校(培訓中心):“AI+大數據”激活人才評價發展動能
- 2025-06-04國網臨夏縣供電公司提前特巡保障高考“電力十足”
- 2025-06-04武威全民禁毒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涼州區職業中專舉行
- 2025-06-04肅北稅務:合規筑基鋪就企業發展“長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