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電不穩定,擔心影響種薯培育和加工,現在供電公司經常上門服務,用電問題再也不用愁了,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更足了。”6月17日,國網張掖供電公司供電人員主動走訪張掖市民樂縣六壩鎮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為智能溫室的電力控制系統進行“把脈問診”,以充足電護航“金色種子”茁壯成長。

糧安天下,種糧為先。在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的組培中心無菌車間,技術人員身著防護服,手持顯微鏡和解剖針,正小心翼翼地對瓶苗進行莖尖剝離脫毒操作。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讓這些精密檢測更加精細化,進一步催化脫毒種苗實現到原原種的蛻變,最終照亮農民增收的致富之路。
馬鈴薯原原種采用無土栽培技術,通過物聯網系統實現光熱水肥精準調控。從種薯培育、種植到加工,各個環節對電力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在種薯培育基地,恒溫恒濕的培育室、高效運轉的灌溉系統、先進的照明設備,每一項都離不開電力的支持。現代化的播種機、噴灌設備,以及加工車間里的清洗、分揀、包裝生產線讓生產更加高效。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為滿足產業用電需求,該公司積極行動,全方位為馬鈴薯種薯產業提供電力支持。一方面,加大電網建設與改造力度,優化電網布局,新建和改造輸電線路、配電變壓器,提高供電可靠性和穩定性,確保電力充足供應。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貼心服務舉措。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定期深入種薯種植基地和加工企業,開展用電設備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及時解決用電難題。同時,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用電方案,利用峰谷電價政策,幫助企業合理安排生產班次,降低用電成本。
“每一顆種薯都要經歷‘脫毒種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的四級繁育體系。”民樂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主任馬宏國介紹,“畝均增產達30%以上。依托1.2億元建成的智能化組培中心,這里每年可生產脫毒苗1億株、微型薯1.2億粒,可滿足30萬畝大田用種的需求,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量占全省60%以上。”
如今,張掖的馬鈴薯正乘著電力東風,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讓更多土地以“電”賦能,因“薯”生金,在鄉村振興的版圖上,書寫這“小土豆”撬動大產業的鮮活注腳。(薛婷 湯小琴 文/圖)
- 2025-06-18國網張掖高臺縣供電公司:聚焦供電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
- 2025-06-18國網慶陽供電公司:搭建家企“連心橋” 同心共筑“安全網”
- 2025-06-18國網慶陽供電公司:“四智融合”深化審計數字化轉型
- 2025-06-18視頻 |伏羲大典傳中華文化 金徽佳釀贊盛世繁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