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天水市稅務局積極響應號召,持續加大對企業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在“兩山”理論偉大實踐中積極探索,答好綠色“稅考”,充分發揮綠色稅制正向激勵作用,進一步解企業之困,增惠民之福,引導企業向“綠”而行,向“新”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環保”添“力”,“點亮”綠水青山“無限風光”
天水市稅務局積極落實各項綠色稅費優惠政策,加強稅收大數據分析,依托甘肅省電子稅務局等智能化平臺推送稅費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納稅服務,不斷提升市場主體辦理業務和享受稅收優惠的便捷度,確保綠色稅收優惠政策紅利直達快享,通過稅收杠桿,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實現低標排放,促進清潔生產,為企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增添動力。
張家川縣秦發置業有限公司是我市范圍內一家從事水污染治理的企業,在農村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塑料檢查、智能一體化污水處理凈化等方面技術成熟。近年來,為助力企業發展,張家川縣稅務局全面梳理綠色環保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政策,通過精準輔導與優惠政策并舉的方式,第一時間為企業紓困解難,進一步引導企業主動減排。
“僅2024年,我們公司環境保護稅累計總減免稅額4萬余元!稅務部門對我們及時精準的幫助,讓我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綠色環保事業中。”張家川縣秦發置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馬杰說,“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堅定了我們發展的信心,我們將持續以共筑‘大美張家川’為使命,持續在技術上突破,為綠色環保事業作貢獻。”
天水市稅務局持續聚焦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稅費服務,激發企業投身環保改造的積極性。同時,市縣兩級稅務部門還與環保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征管工作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據統計,2024年以來,全市稅務系統累計減免環境保護稅額達2984萬元,共惠及55戶環保企業。
“資源”向“新”,“助推”企業發展“美麗效益”
除了對綠色環保企業進行精準輔導外,天水市稅務局還聚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項目,組織稅收專家團隊進行全程跟蹤輔導,梳理企業可享受的稅費優惠政策,加強政策落實力度,在全鏈條進行“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項目落地生“花”。
位于張家川縣閆家鄉的鑫達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領域抓住了商機,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貧細雜低品位鐵礦的開采力度,實現企業創收,在高質量發展這條道路上,鑫達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我們礦區資源富礦少,貧礦多;粗顆粒少,細顆粒多,為了充分利用“貧細雜”鐵礦資源,實現礦區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積極探索提高鐵精粉選礦工藝流程,改進鐵礦石磁選、電選等選礦工藝,引進更為先進的生產線,提高低品位礦尾礦的利用效率,提升企業產能。”鑫達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軼潘談到。每談到綠色稅制在引導企業資源開發高效利用方面轉型中的作用,李軼潘便感嘆道:“公司的轉型,離不開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正是因為稅務部門的助力,資金壓力得到極大緩解,我們公司才敢去‘想’、敢去‘干’,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升級公司的環保工藝水平,繼續投入資金引進更為高效節能的機器設備,將資源利用最大化。”
天水市稅務局結合全市實際情況,細化資源稅征管措施,指導各縣(區)局對開展綠色循環、資源循環利用等行為給予政策支持,提高企業參與“以廢治廢”“變廢為寶”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綠色稅制,“點綴”和諧綠美“天水新篇章”
隨著綠色稅制的不斷完善,天水市正迎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豐收”。環保稅與資源稅的雙輪驅動,不僅改變了企業的行為模式,也重塑了縣域產業結構,使“綠水青山”的“顏值”與“金山銀山”的“價值”相得益彰。從污水處理廠到礦產企業,從傳統制造到生產革新,綠色稅制如春風化雨,滋養著張家川大地上每一株“綠苗”,為全市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描繪出更加絢麗的生態底色。
太極集團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在轉型之前,以粗放型生產為主流,生產鏈布局精細程度不高,部分生產車間采用能源還是以傳統能源為主,且環境監測設備運維投入資金力度不大,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陷入“滯后”狀態。2019年以來,該企業加大節能環保力度,陸續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和工藝,積極實施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力度,五年來,累計享受各類稅收減免44萬元。(魏鴻雁 汪恩德)
- 2025-06-19慶陽:稅惠助力非遺文化產業迸發新活力
- 2025-06-19甘肅稅務:循法而治 助力民營企業合規經營行穩致遠
- 2025-06-18秦安:稅惠春風助力脆瓜產業蓬勃發展
- 2025-06-18天水經開稅務:以稅費征管強基護航企業穩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