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孫正好 姜辰蓉
正是護林關鍵期,活躍在陜西延安市宜川縣的“懸崖造林隊”最近特別忙。
黃河西岸,一處斜坡近百米高,坡度近50度,土質松軟。隊員郝雷拎起鋤頭,小心翼翼下到斜坡中間地帶,給一棵棵白皮松掏土、堆坑。
2012年,“懸崖造林隊”成立。當時,聽說宜川縣要攻克懸崖造林難題,原有的造林隊隊長王永紅主動請纓。“從2004年開始,我們持續在宜川北部旱塬上種樹,眼看黃河邊山都綠了,只有懸崖上還光禿禿的。”王永紅說,“作為宜川人,只要能讓懸崖綠起來,讓家鄉更美,再困難也要干。”
黃河沿岸很多懸崖直上直下。跟著王永紅,隊員們開始“吊繩種樹”的造林探索。年輕的郝雷常主動攬活,身背樹苗、腰間拴繩,人被吊在懸崖間,面朝崖壁揮動鋤頭,刨坑種樹。
為了安全,隊員們需用大錘在崖頂打下至少1.5米深的鋼釬,將安全繩一頭拴在鋼釬上。郝雷指著黃河西岸一處垂直高度近200米的懸崖說:“像那種地方,被吊著下去心里肯定有些害怕,但次數多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宜川縣地處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腹地,很多懸崖上土層稀薄,刨不出深坑,一米多高的樹苗直接種下去很難存活。在當地林業部門指導下,“懸崖造林隊”探索出“壘坑客土造林法”。“沒有土,我們背土上山,再從崖頂用繩子吊下去;沒有坑,我們在懸崖上就地取材,把石塊砸碎壘成石坑。”郝雷說,“種一棵樹,平均要往懸崖下吊10袋面粉袋裝的土。一旦崖頂上缺土,我們就一袋一袋從山下往上背。”
靠著“吊繩種樹”的方法,13年來,“懸崖造林隊”在黃河西岸懸崖、陡坡等水土極易流失的生態脆弱區,累計種下了1萬多畝林地。
- 2025-07-10上海市檢驗檢測認證有限公司成立 推進供應鏈安全高效協同發展
- 2025-07-10杭州市蕭山區:擦亮“尚學蕭山”金名片 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牽引城市提能升級
- 2025-07-10科學家發現提高小麥抗旱性新途徑
- 2025-07-10新編歷史京劇《故土新歸》在新疆首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