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夏州永靖縣西北部的沙河溝,數萬塊太陽能板依山鋪展成藍色海洋,年發電量達1.55億千瓦時的光伏矩陣在此閃耀,是當地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和經濟增長點。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守護這片10400余畝新能源基地的,是僅有6名民警輔警的“山區小所”——新寺派出所,卻肩負著176平方公里的守護重任。

為守護光伏新能源,更好護航鄉村振興,新寺派出所主動對接國家能源集團永靖國能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建立“警企融合”警務模式。以沙河為中軸,將光伏山域劃分為6個警力輻射區、設置8條巡邏路線,整合企業安保力量,吸納周邊放牧群眾,成立6個“光伏義警”巡防隊,構建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化防控網絡。“這些放牧群眾熟悉地形、了解情況,是我們延伸警務觸角的寶貴力量。”派出所所長杜建斌介紹。

派出所民警輔警每周開展常態化巡邏,排查安全隱患。通過“動態巡查+定點值守”的立體化防控舉措,大大提高了見警率和管事率,實現了對光伏區域的警務流動全覆蓋。警力有限,民力無限——這正是新寺派出所破解警力不足的智慧所在。
“有了‘流動派出所’,涉及光伏的警情明顯減少,特別是巡邏的警察和警車能給違法犯罪帶來極大震懾,我們企業也能真切感受到滿滿安全感!”該企業負責人董志誠感慨道。
6月10日,一起突發事件考驗著派出所的應急處突能力。務工人員張某因薪資問題協商未果,竟將自駕車橫放在光伏施工現場,阻撓工程進展。接警后,民警迅速趕到現場,通過講法律、擺事實、說案例的方式現場調處。經過耐心調解,薪資糾紛成功化解,項目施工得以恢復正常。
當前正值主汛期,沙河溝地勢復雜,民警輔警們加大巡查力度,仔細檢查山體松動、積水漫溢、光伏設備損壞等隱患,及時設置警示標牌,與鄉鎮、企業建立定期協商研判機制,分析安全風險,細化責任分工,深入放牧群眾和務工人員中,普及防汛避險知識,提醒大家遠離松動山體、邊坡等危險區域。
針對光伏項目務工人員多、流動性大的特點,派出所定期召開“警企民”座談會,收集各方訴求,及時化解勞資糾紛、土地爭議等矛盾。
近年來,新寺派出所圍繞“主防”職能定位,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在總結以往警務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調整山區警務片區、優化警力協管,推動“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以群眾“急、難、愁、盼”為切入點,突出防范化解矛盾糾紛為重點, 常態化開展走訪摸排活動,一體推進打、防、管、控工作,有力維護了轄區社會治安持續平穩,實現了“零事故、零發案”。
“我們人少,但站的高、說的多、看的遠、管得寬。在注重做好服務企業發展的前提下,推動光伏企業優先聘用當地群眾,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已堅守派出所十年的民警姬新軍的這句話,道出了全體民警輔警的心聲。在派出所的保駕護航下,光伏產業不僅成為當地的綠色能源基地,更成為帶動群眾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姚文全 劉明華 文/圖)
- 2025-07-191260萬助力!金徽酒第十七期愛心助學工程啟航,惠及多省(區)學子
- 2025-07-18國網甘肅電力:電足質優護航枸杞豐收季
- 2025-07-18【省醫大咖說】“沉默的小偷”帕金森病
- 2025-07-18國網臨夏縣供電公司:“零距離”服務架起入戶“連心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