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新聞 >> 省內經濟

禮縣:多維聚力 讓移風易俗融入百姓生活

2025-07-24 11:43 來源:中國甘肅網

  2025年,禮縣將推動農村移風易俗作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抓手,通過隨時隨地的理論宣講、入家門的政策宣傳、接地氣的村規民約、群眾身邊的文化舞臺、鄰里鄉親的典型引領,讓禮縣的廣大鄉村群眾和移風易俗變親了,和攀比虛榮離遠了,家庭更和睦了,文明程度更高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越來越富足、快樂了。 

  政策講到了家門口

  “竹板一打響連天,陳規陋習得改觀。移風易俗要提倡,今天說說新風尚!……孝心不是金銀堆,真情才是無價寶,生前多端一碗飯,勝過墳前燒紙錢。”在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帶著這段朗朗上口的快板,讓移風易俗的理念從線上火到線下,借著“尚禮集市”這一文明實踐品牌,傳遍街頭巷尾。 

  白河鎮的田間地頭、農家院里,常常能看到鎮村干部與鄉賢組成的“宣講小分隊”忙碌的身影。他們走村入戶,結合鄉情村情和村民拉家常、算明白賬:“娃找對象,看重人品最要緊。老俗老禮不能太當回事,咱都是普通人家,掙錢不容易,婚事能簡辦就簡辦,開銷能減半就減半……”在老支書們的耐心勸導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觀念像種子般在村民心里悄悄扎根、慢慢發芽。 

  如今,通過縣上統籌規劃宣傳重點,鄉鎮結合實際細化宣講內容,各村紅白理事會化身“流動宣講站”,跟著紅白事走、圍著群眾轉。宣講員們不講空話套話,專挑群眾聽得進的實在話,算清“人情賬”“經濟賬”,把婚事新辦能省多少錢、喪事簡辦能少操多少心擺出來;講透“老習俗”里的舊負擔,用身邊人簡辦婚事、儉辦喪事的鮮活案例作示范;說清“新風尚”里的新實惠,讓“婚事新辦不攀比、喪事簡辦不鋪張、余事不辦不折騰”的道理入腦入心。 

  從政策解讀到案例分享,從道理宣講到貼心引導,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宣講,讓移風易俗的意義越講越清,文明新風的種子越播越廣。

  村規民約定到了心坎上

  村規民約,“規”的是村民責任,“約”的是守望相助。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禮縣各村將文明與義務納入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不攀比、喪事簡辦不鋪張、人情往來不折騰”等理念逐條寫入,讓白紙黑字的約定接上“地氣”、沾著“人氣”。同時,各村在縣級標準下,根據村情量身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把宴席規模、禮金標準、辦理時限等一一量化,讓紅白事有了明確標尺。村干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承諾紅事新辦、白事簡辦、余事不辦,村民彼此監督、共同遵守,形成了“一起循規、一起守矩”的良好氛圍。 

  從“老規矩無人問津”到“新風尚溫暖人心”,紅河鎮的實踐尤為鮮活。因歷史原因,該鎮彩禮曾居高不下,為讓《村規民約》真正“規”住心、“約”住情,該鎮在制定過程中只說實在話——既用章程的“剛性”劃清底線,明確彩禮上限、宴席桌數;也用情理的“柔性”疏導心結,讓村民明白“面子長不如里子暖”“排場大不如日子順”。 

  如今,“按村規辦、照民約行”成了紅河百姓的口頭禪。在制度約束與真情引導的雙重作用下,健康的婚嫁觀、節儉的治喪觀、正確的人情觀正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村規民約》不是“緊箍咒”,而是幫村民卸負擔、添幸福的“暖心章”,在禮縣的廣大鄉村,陣陣文明鄉風正順著這些約定俗成的“規”與“約”,悄悄改變著家家戶戶的日子。 

  典型示范有了真底氣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在禮縣,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成為移風易俗的關鍵力量。 

  白河鎮潘塄村黨支部書記張文斌常把“子女幸福很重要,莫讓彩禮變障礙”掛在嘴邊。作為抵制高額彩禮的“領頭雁”,他在二女兒結婚時選擇低額彩禮,用實際行動為當地年輕人樹立榜樣;今年5月,大女兒訂婚時,他再次作出表率,決定“零彩禮”出嫁女兒。面對親友的疑惑,他堅定表示:“兩個孩子感情好才是關鍵,高額彩禮只會增加雙方家庭的負擔,給孩子的感情添隔閡。”事實證明,讓婚姻始于“愛”、讓彩禮歸于“禮”,才是幸福家庭的金鑰匙。 

  沙金鄉牛尾村黨支部書記同樣以行動踐行新風,退還嫁女彩禮,成為“零彩禮”嫁女的倡導者、實踐者與傳播者。   

  固城鎮朱磨村黨總支書記則著眼于解決群眾辦事難題,“這個紅白理事館改建之初,就是為村里的老百姓辦事提供方便,既解決群眾辦事缺人手、缺場地的問題,又能省去置辦桌椅、布置場地等費用。”如今,朱磨村家家戶戶的“大事兒”都在“紅白理事館”,辦得既體面又節儉。

  從快板聲聲的政策宣講到條條分明的村規民約,從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到普通群眾的主動參與,禮縣的移風易俗工作正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讓文明新風融入田間地頭的煙火氣,刻進家家戶戶的日子里。如今的禮縣鄉村,少了攀比炫富的浮躁,多了勤儉持家的踏實,少了人情往來的負擔,多了鄰里互助的溫暖。這股清新鄉風,正成為鄉村振興路上最動人的風景,滋養著禮縣百姓的幸福生活。(田瑞萍 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