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第三十一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一款來自瓜州縣廣至藏族鄉的“小網紅”意外走紅——看似普通的毛辣子,憑借獨樹一幟的口感從眾多參展農產品中脫穎而出,讓參展商和游客紛紛駐足稱贊,成了展會現場最亮眼的“明星”。

初次入口,廣至藏族鄉毛辣子帶來的味覺體驗便讓人印象深刻。它的辣并非直白的灼燒感,而是帶著清爽的穿透力,在舌尖上層層綻放;果肉脆嫩如鮮,薄皮輕嚼即化,濃郁的辣椒香順著喉嚨漫開——這份與常見辣椒截然不同的風味,讓它在餐桌上擁有了無限可能:醋溜毛辣子的酸甜爽口、毛辣子炒肉的鮮香交融、毛辣子辣椒醬的醇厚綿長,無論哪種做法,都能讓人反復回味。不少游客嘗過之后當場下單,只想把這份“火辣鮮香”帶回家,和家人分享這份來自藏鄉的舌尖美味。

這份獨特口感的背后,是廣至藏族鄉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這里充足的日照為毛辣子積蓄了飽滿的風味,晝夜溫差讓果肉更顯緊實脆嫩;而日光溫室里的“四統一”種植標準——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水肥、統一病蟲害防治,則為品質加上了“雙保險”。成熟后的毛辣子經合作社統一收購,再通過農殘檢測、自動分揀、規范包裝等環節才走向市場,每一步都透著對品質的嚴苛把控。
如今,毛辣子已成為廣至藏族鄉的“致富密碼”。今年全鄉春茬毛辣子種植156棚,隨著724萬元庫區后扶項目資金的注入,260座老舊日光溫室改造提升后將新增種植面積,屆時全鄉毛辣子種植規模預計達400余棚,產量有望突破400噸。不僅如此,在省、市、縣技術單位的指導下,大膽探索大田種植新模式:在選定的試種基地里,“老把式”種植戶趙普率先嘗試起壟栽培、膜下滴灌等新技術,為鄉親們蹚出了新路子;卓尼村黨支部書記喬建武帶領大家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廣經驗,讓“溫室+大田”雙輪驅動的種植格局逐漸成型。
從蘭洽會上的驚艷亮相,到田間地頭的蓬勃生長,小小的毛辣子不僅承載著廣至藏族鄉的設施農業夢想,更成了藏鄉魅力的鮮活注腳。相信在未來,這抹獨特的“火辣”將繼續征服更多人的味蕾,成為瓜州縣特色農產品的閃亮名片,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辣勁”與活力。(陳曦/文 魏鴻嬌/圖)
- 2025-07-29國網張掖供電公司:電力賦能“土豆”變“金豆”
- 2025-07-29國網張掖供電公司:電助特色產業增收致富
- 2025-07-29國網甘肅電力組織骨干深入衡陽換流站建設現場學習
- 2025-07-29甘肅南部電磁環網實現解環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