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瓜州縣西湖鎮城北村農房建成入住,嶄新的農房雖取代了老舊平房,但搬遷群眾對房前院后小菜地的“鄉愁”卻揮之不去。這份對“方寸田園”的眷戀,成為影響他們幸福感與融入感的“小心愿”。與此同時,周邊部分土地處于閑置狀態,未能發揮應有價值。如何精準回應群眾“微心愿”,西湖鎮政協委員工作站的民主協商實踐給出了答案。

為破解難題,工作站積極組織下沉政協委員與村“兩委”代表、老黨員代表和熱心村務的群眾代表,通過“板凳會”“田間嘮嗑”等形式,圍繞“如何滿足搬遷群眾種菜需求”與“如何盤活閑置土地”展開深入協商。相關領域專家委員結合政策法規和示范地區經驗提供專業建議,包村干部分析土地性質與利用政策邊界,群眾代表則暢所欲言,充分表達對菜園位置、大小、管理、費用等方面的具體想法與顧慮,廣集眾智,為問題解決精準把脈開方。

在鎮政協委員工作站指導下,村“兩委”對4.5畝閑置建設用地進行精確測量和改造利用。嚴格按照每塊40平方米的標準,用小木樁劃分出72塊規整菜畦,預留出足夠寬的公共通道,同步開展土地平整、移除石塊雜物、適度疏松土壤等基礎工作。推行“雙百惠民”模式,確定每塊菜地每年僅收取“百元租金+百元水費”,確保群眾租得起、用得好。同時,制作并安裝“城北村共享菜園”標識牌,制定公平公開的租賃規則,邀請熱心村民擔任“義務監督員”,對施工質量、材料使用、規劃落實等進行現場監督,保障共享菜園建設符合協商要求和群眾期待。
菜園建成后,“誰來管、誰來種、怎么種”的問題隨之而來。經共同協商,采取“認領+托管”靈活模式,包村工作組與黨員先鋒隊建立“紅色管家”服務機制,保障菜園日常管護。群眾也積極參與治理實踐,負責菜園日常澆水時間協調、鄰里小糾紛調解、環境衛生監督提醒等微事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此外,西湖鎮政協工作站和下沉政協委員作為“共享菜園”聯系監督人,定期收集意見,會同村“兩委”對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后續微協商,持續優化管理。

西湖鎮城北村的“共享菜園”,是基層協商民主在實踐中結出的碩果。它生動詮釋了“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治理溫度,彰顯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優勢,成為觀察基層協商民主旺盛生命力的鮮活窗口。(吳敏/文 英草吉/圖)
- 2025-08-21白銀公路應急保障與路網監測中心開展汛期緊急集結行動
- 2025-08-21國網兩當縣供電公司推動黨建與業務相融共促
- 2025-08-21敦煌:“醫共體”讓百姓“近”享優質醫療
- 2025-08-21敦煌市黃渠鎮:溫室大棚綠意濃 產業興旺促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