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剛添了這頭小牛犢,政府就給母牛發了600元‘獎勵’!”在華亭市馬峽鎮寺溝村,養殖戶雷萬興指著牛棚里活蹦亂跳的小牛,臉上洋溢著藏不住的喜悅。這得益于馬峽鎮正在扎實推進的2025年度“見犢補母”第二批驗收工作,一筆筆及時到位的補助資金,正悄然改變著農戶的養殖生態。

近日,華亭市馬峽鎮組織驗收組深入全鎮11個行政村,逐戶開展“見犢補母”現場核查。驗收過程中,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申報一頭、建檔一頭、驗收一頭”的原則,仔細核對養殖戶所在村社、母牛存欄及產犢情況等信息。對符合政策的,現場填寫驗收表,并由養殖戶、驗收組成員、村負責人三方共同簽字確認,真正做到“一戶一檔、一牛一溯”,從源頭上確保政策執行的精準與透明。
同時,驗收結果以村為單位及時張榜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堅決杜絕虛報、冒領現象,讓惠農政策在陽光下落地生根。
“見犢補母”政策采取“以補代獎”方式,對養殖戶飼養的母牛每產下一頭健康牛犢即給予資金補助。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激發了農戶飼養基礎母牛的積極性,更引導大家主動優化品種、提升養殖技術,從而實現增產增收,為肉牛產業提質增效和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走進羅馬寺村養殖大戶湛志明的牛棚,30多頭基礎母牛膘肥體壯,正悠閑進食。湛志明一邊忙著為牛群投料,一邊高興地算起了“收益賬”:“今年我家有14頭小牛符合補助條件,領了8000多元補貼,這政策真是實實在在送到了我們心坎上!”

從最初摸索入門,虛心請教養殖技術,到如今成為村里的養殖能手,湛志明的發展軌跡正是馬峽鎮牛產業扶持政策見效的縮影。幾年間,他新建了鋼結構牛棚,養殖規模擴大至35頭,日子越過越紅火。
如今,像湛志明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戶借著產業獎補的“東風”,通過肉牛養殖走上了致富路。政策的精準落地,不僅鼓了農民的錢袋子,更堅定了他們“我要發展養殖”的內生動力,逐步推動養殖業從“被動扶持”向“主動發展”轉變,為農村產業振興和農民穩定增收開辟了新路徑。(胡博藝 陳調蕊 圖/文)
- 2025-09-23華亭:那抹暖心的“橙”一直在路上
- 2025-09-19華亭:賽牛大會點燃鄉村振興“牛”引擎
- 2025-09-11電商架橋拓銷路 華亭核桃郵四方
- 2025-09-10華亭市:青儲玉米豐收忙 備足牲畜過冬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