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磚一瓦系民生,一路一橋總關情。五年為期,張掖市民樂大地已是城鄉美景如畫,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建設華麗嬗變,萬千百姓喜遷“新居”,住房保障“圓夢”安居,建筑產業走向“智造”……一座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向往的魅力民樂躍然而出。
“十三五”時期,民樂縣不斷優化城鄉布局、改善城鄉面貌、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質,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終讓“十三五”規劃的美好藍圖,變成了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建設成果。

舊貌換新顏 “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棚戶區改造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要的發展任務,對于改善群眾住房條件、提升城市形象面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樂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決策部署,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全力推動棚戶區改造工作,不斷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條件、完善豐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努力讓棚改成果早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如今,走進民樂縣城,一棟棟新修建安置房拔地而起,相關配套設施以及各種便民服務舉措也不斷完善,拆遷居民不僅居住條件大為改善,也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覺,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有味。
大量的拆遷安置戶如今已經搬進了新家,回想起曾經居住的老舊房屋,他們滿是感激。多年前所居住的房子下雨天漏水、大冬天透風,好在政府實施棚改讓他們趕上了好時代,也得到了實惠。
安居才能樂業。拆遷安置戶的切身感受,體現的是“十三五”時期民樂縣聚焦民生關切、保障住有所居的一個縮影。過去五年,民樂縣累計投資42.49億元,采取“棚戶區+道路建設”“棚戶區+市場建設”“棚戶區+公園建設”等多種模式,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129個,涉及棚戶區居民15277戶,征收房屋面積94.09萬平方米。其中,修建棚改房15277套,安置居民12000多人,老舊樓改造193幢6539戶,新建公租房388套,縣城棚戶區全面清零。
在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期間,民樂縣還累計投資29億元,實施重點項目30項,按照“棚戶區+X”建設模式,有序推進5個公園、5個市場、5個廣場等重點工程,集中配套城區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供熱、供水等公共設施,合理配置醫養、市場、休閑等便民服務設施,優化布局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推進城鄉綠化、靚化、美化,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加快補齊城鄉公共設施短板。

繪發展藍圖,建品質新城。“十四五”已開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民樂縣將持續在提升城市品質和內涵上發力,努力實現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到云水觀風起 大道如虹筑坦途
經濟社會發展,交通要先行。“十三五”期間,民樂縣以實現“兩通”目標、建好“四好農村路”和旅游公路為重點,持續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向“進村入戶”傾斜,公路建設由普及向提高發展,由數量向質量發展,改造和修建了一條又一條“經濟路”“富民路”。
民樂縣把道路建設作為助推城市發展、拉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在十三五期間投資10多億元,先后改造完成了世紀大道、北環路等道路7條7.87公里,新建了濱河路、樂民路、高鐵大道延伸等道路31條26.1公里,城區道路由原來的3條5公里土路發展為38條33.97公里的混凝土道路和柏油路,形成了東西貫通、南北通達的路網框架,極大促進了全縣的城鎮化進程。
路修的好,人行道和車道修筑齊備,對于老年人日常運動也有很大的好處。
在“七縱八橫”道路及管網建設征地拆遷過程中,全縣范圍內形成了先拆群眾動員后拆群眾的生動局面,逐漸形成了全社會關注道路建設、支持道路建設、參與道路建設的良好氛圍,有效助推了城區“七縱八橫”道路順利進行。
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解決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交通問題,是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十三五”期間,民樂縣投資2.65億元,建成各類農村公路447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160公里,改造危橋4座,實現全縣172個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

城鄉道路數量的增加,織密了交通網絡,加速了人流、物流速度,拓寬了我縣招商引資渠道,樹立了民樂良好外部形象。接下來,縣交通運輸部門將在用好農村路上持續發力,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以鞏固“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加快農村道路逐步向進村入戶傾斜,2020年實施自然村組道路15公里,養護維修工程4公里,完成全縣范圍內82個行政村200公里日常養護維修任務,進一步補齊“末梢路”,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同時,加快交通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張扁高速西延線續建工程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綜合客運樞紐項目,開工建設S301民樂縣城至新天段改擴建公路、民樂縣六壩公交樞紐站及縣城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項目,真正實現交通網絡與經濟社會發展無縫對接。
十四五期間,民樂縣重點以落實進一步夯實路長制主體責任,來保障農村公路,進一步管好、護好,實現美麗農村路,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辦法,實現交通脫貧。
行到水窮處,坐觀云起時。勤勞、樸實、善良的民樂人民正循著發達的交通網絡,行進在創造新時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大道上。
文旅融合 賦能城市發展
“十三五”期間,民樂縣將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持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構建文化旅游市場監管體系,走出了一條以產業化為路徑、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融合發展為手段的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全面促進了全縣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五年來,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培育了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文化旅游項目,“文化+”“旅游+”遍地開花,文旅融合效益日益凸顯。2018年,引入深圳市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文化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立足于發揮文化產業園與圣天寺、萬佛塔、兒童樂園的連接紐帶作用,規劃設計堅持以山水自然為基底,以縣域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厚重的歷史交融為載體,建設兒童樂園、特色文化旅游餐飲購物民俗街、酒店賓館等項目,同步推進民樂公園項目建設,新建民樂城北新區文化民俗村,配套完善各類基礎服務設施,建成集文化創意、文藝演出、游樂健身、藝術培訓、特色小吃、民俗展示、教育教學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教育體育融合發展基地和綜合性文化旅游產業園區,不僅把豐富的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設計中,更把發展旅游融入城市建設的全過程,用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及旅游業發展,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和多產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化旅游新業態,著力構建文化與旅游全方位、深層次融合發展格局。
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民樂縣將繼續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過資源共融實現資源共生,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優質文旅產品,激發多層次消費能力釋放,讓文化發展有活力、旅游發展有魅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詩和遠方”的向往,讓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如今,民樂縣城區由“十三五”的6.8平方公里擴展至9.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4.6%,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生態質量持續創優、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昔日閉塞的山區小城,已成為祁連山腳下的一顆耀眼的明珠。風好揚帆正當時,起航破浪再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民樂縣將在中央、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聚集共同富裕目標,緊扣“三新一高”要求,努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民樂的時代篇章,奮力開創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
相關新聞
- 2021-12-06武威工業園區被評定為全省開發區年度考核優秀
- 2021-12-06金徽酒王寧:共創百年金徽,共享美好生活
- 2021-12-06武威涼州區愛華育新學校強化教師培訓打造高效課堂
- 2021-12-06武威十中“勤文奮武·文武雙修”創建教育品牌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