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民樂縣緊盯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目標,通過“1+4”模式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縱深發展。
以“民族團結+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激發創建活力。堅持以各族群眾共同富裕為切入點和發力點,將民族團結創建理念元素積極融入樂民新城建設、現代絲路田園社區打造、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彩虹城市”推介全過程,在運行機制建立、社區管理服務、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發揮聯創效應、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創建工作與經濟建設工作融合升華;大力實施現代農業升級行動,引導各族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合作社、發展畜牧養殖業、參與設施農業發展等途徑,不斷增加經濟收入,使創建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以“民族團結+文化交融”為紐帶,切實增進情感認同。堅持把弘揚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依托扁都口油菜花節、梨花節,鄉鎮文化藝術節等特色活動,通過“線上”展銷,“線下”實銷,持續擴大各民族優秀文化影響力,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情感認同。充分發揮多民族交流交往和融合發展的前沿陣地優勢,講好永固城、古絲綢之路大斗拔谷、東(西)灰山遺址等歷史上民族團結進步好故事,不斷鞏固和加深各族人民血肉相連、唇齒相依、情同手足的民族感情。
以“民族團結+社會服務”為保障,著力夯實團結基礎。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組織各族群眾參加就業技能提升培訓,逐步提高各民族群眾就業創業技能,增強創業致富能力。充分發揮我縣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優勢,積極接納周邊少數民族群眾和學生來民就醫上學,做好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支教支醫工作。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睦鄰友好共同發展”六大行動,與鄰近的肅南縣、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建立民族工作部門協作聯動機制,持續鞏固與周邊地區的睦鄰友好關系。
以“民族團結+生態保護”為導向,共同守護綠色家園。深入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工程,祁連山淺山區及公共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村組的近4萬名群眾搬遷至樂民新城,祁連山生態承載壓力進一步減輕,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成果不斷鞏固。高標準實施“一園四帶”造林綠化工程21.3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19.06萬畝,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分別達12.23%、62.8%。認真落實河湖(警)長制、林長制,深化生態環境“全鏈條”監管模式改革,健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態安全風險,切實守護好各民族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喬興宏)
- 2022-04-13國網甘肅電力為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 2022-04-13趙剛到中鐵二十局市政公司調研
- 2022-04-13國網甘肅電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甘肅樣板”
- 2022-04-13科源集團明珠物業分公司:“五心”服務溫暖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