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5月11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今年以來,武威市博物館不斷創新形式、學用結合,以創建“紀律嚴、效率高、服務優、作風硬、形象好”的干部隊伍為目標,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加強研讀與思考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互動、歷史與未來的連通,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創優質服務,展巾幗風采”崗位大練兵活動,積極參加省、市科普講解大賽,緊盯“典范”“高地”目標要求,持續挖掘武威歷史文化價值內涵,加強學術研究交流,推動成果共享,增進對武威歷史文化的共鳴和認同,激發出堅定文化自信的持久力量。
按照《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要求,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基本特征。在“常”和“長”上下功夫,緊扣文化“興”是使命,文物“活”是傳承的主題,教育引導全館干部職工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體,依托獨特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深入發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切實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館藏文物保護利用結合起來,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全館“熱”起來、“活”起來、“實”起來,使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蔚然成風,在促進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上凝聚動力。
為提升博物館全體職工的火災防范意識,提高防控和突發事件應變能力,特邀蘭州政安防火中心和市疾控中心專業工作人員對市博物館突發事故公共安全事件、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進行現場指導培訓,鍛煉了全館職工的安、消、技防操作技能,提升了在處理突發事件過程中的協調配合能力,筑牢安全“防火線”,有力保障了館藏文物的安全。
創新社會教育模式,健全館校合作長效機制,武威市博物館與祁連路小學、武威一中等學校進行館校合作,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結合“雙減政策”走進校園,推出“文博社團”系列課程品牌,通過精品課程和現場教學,將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有效架起了博物館與學校的溝通橋梁。同時,開發“盛世漢唐”“儒風涼州”“考古探秘”等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研學教育活動,多舉措舉辦高水平臨時展覽,多平臺進行線上直播展示,盤活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拓展文物展示空間,增強互動體驗,為公眾提供立體式、多角度的文博知識,真正讓博物館變成市民文化需求和終身學習的課堂。
- 2022-05-11國網甘肅培訓中心:拓展監督維度 提升監督質效
- 2022-05-11無限極30年,一個中國品牌的發展與堅守
- 2022-05-11定西:電力賦能助力新東村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 2022-05-11科源集團明珠物業公司:強化隱患治理 杜絕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