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今年,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搶抓區委、區政府發展壯大“10+N”特色產業優勢機遇,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薯產業,使馬鈴薯成為全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目前,萬畝馬鈴薯全部進入收獲期,預計產值可達上億元。

金秋九月,正是馬鈴薯最佳的采挖期。在張義鎮石咀村的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村民們正忙著拔秧、采挖、分揀,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一個個碩大飽滿、個頭勻稱的“金疙瘩”被翻出來,銷往青海、新疆等周邊地區。“我種了120畝地,馬鈴薯種了90畝地。今年馬鈴薯的行情好,大概有8000斤左右,利潤也可以,一畝地有2000元左右,還是可以的。”張義鎮種植大戶李云告訴記者。

馬鈴薯是張義鎮石咀村結合村情實際在近幾年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土地流轉,全村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000畝以上,同時,隨著全鎮馬鈴薯種植不斷規模化、產業化,在種植和收獲兩季,也給當地村民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部分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反過來給種植大戶打工,既避免了因土地分散造成的浪費和效益低下等問題,又收獲了地租和工錢兩份收入。“我們家三畝地全部包給種植大戶種,租費600塊錢,收馬鈴薯的時候我們就在這打工,一天一百七八,一個月下來能給家里添些經濟收入。”村民張英說。
“我們石咀村種植馬鈴薯已經有很多年了,現在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們村的主導產業。今年我們村的1000多畝地全部流轉給當地的種植大戶種植馬鈴薯,這樣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既可以拿到土地流轉費,又可以選擇就近務工,增加經濟收入。”張義鎮石咀村委會副主任周同告訴記者。
張義鎮在涼州區屬于沿山冷涼灌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馬鈴薯種植的高產區。今年以來,全鎮搶抓區委、區政府發展壯大“10+N”特色產業優勢機遇,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馬鈴薯等特色產業,積極引導村民轉變種植觀念,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切實將馬鈴薯產業打造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進一步幫助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1.52萬畝,預計實現產值上億元。
- 2022-09-07蘭州高新區開展安全生產“百日攻堅”專項整治行動
- 2022-09-07敦煌蜜瓜鼓起農民“錢袋子”
- 2022-09-07肅北縣稅務局推進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
- 2022-09-07甘南州第二批324名師生轉至蘭州一中弘毅綠地實驗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