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緊扣全縣“4+1+N”產業布局,通過組織聯設、隊伍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動,打破地域界限和業態壁壘,以“融合黨建”助推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組織融合,夯實“紅色基礎”
出臺《組建黨群共富聯合體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按照聯建村行政區劃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集體資產產權不變、債權債務不變、干部報酬待遇不變“五個不變”,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四個統一”和財務管理獨立建賬、獨立核算、獨立收支“三個獨立”的工作原則,采取1個產業功能型黨組織同N個農村黨支部、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銀行等結對共建的“1+N”模式,先后成立玉米制種、葡萄產業、肉牛養殖等10個功能型黨委,覆蓋55個村黨組織、吸納91家企業及合作社、結對72個機關事業單位、帶動1萬多名黨員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發展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

機制融合,筑牢“活力堡壘”
建立隊伍聯建、事務聯商、發展聯手、技術互助、信息互享、資金互融、銷售互帶等7項機制,各功能型黨組織采取黨委定崗、黨員認崗、公示明崗、履責在崗等方式,成立政策宣傳、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市場營銷、關愛互助等5支先鋒隊,每月結合主題黨日組織1次跨村跨行業志愿服務活動,發揮黨員能人、致富帶頭人、農業經營主體等帶富優勢,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打造黨群共富示范基地261個,培樹黨員“帶富先鋒”823名,黨員領辦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091個,推動形成“組織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協同發展格局。

資源融合,鍛造“紅色隊伍”
立足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以強村帶弱村組建鴨暖屯泉小鎮、平川鎮農旅融合中心村(社區)黨委2個,整合區域內旅游、養殖等優勢資源,形成握指成拳效應,帶動文旅產業、養殖產業提質增效。發揮功能型黨組織的人才孵化和信息集聚功能,堅持內育和外引相結合,實行導師帶徒、組團結親等模式,吸納100多名優秀鄉土人才,分行業組建9個專家服務團跨區域開展技術指導17輪次,定向選派70多名產業帶頭人赴外培訓,邀請縣外專家開展各類培訓61場次3200多人,構建“現場指導+專題培訓+技能實訓”一體化培育體系,提升功能型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產業融合,點燃“紅色引擎”
注重群眾參與,發揮功能型黨組織“統”和“聯”的作用,按照群眾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育強龍頭企業,吸納產業大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構建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倉儲流通、營銷推廣的全產業鏈條,做足“接二連三”文章,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出臺《關于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黨委引領、支部辦社、社聯產業、產業富民”的思路,深入開展“縱向創亮點、橫向打擂臺”活動,通過赴外學、鎮內比、縣上賽,村黨組織領辦產業型的集體性質合作社92個,實現公司化改制29家,實施省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項目17個,全縣85%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5個村突破50萬元。(吳建強)
- 2023-03-01蘭大二院宋愛琳教授執筆中國男性乳腺癌臨床診治實踐指南權威發布
- 2023-03-01金昌經開稅務:“四苗”計劃助推青年干部成才
- 2023-03-01武威:奮戰“開門紅” 全力保用工
- 2023-03-01瓜州:“春風”送崗助力青年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