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1月29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近日,被譽為小說界“行吟詩人”的李學輝的中短篇小說集《月亮下蛋》(上、下冊)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該小說集匯集了作者2011—2022年十年間在全國各大刊物發表的30篇中短篇小說。

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先生曾說:“李學輝的小說頗具特色,且熱心地方文學事業。”著名評論家楊光祖稱:“學輝的小說冷峻、蘊藉。他的寫作緩慢而堅實,沒有浮躁和喧嘩。”近三十年來,李學輝苦守一隅,以“別人怕寫不快,我怕寫不慢;別人怕寫不長,我怕寫不短”的理念,以“果子不熟我不搖”的創作態度,持續著“手工創作”。其作品的“詩意性”與“現實性”,得到了諸多評論家和讀者的肯定,也以“辨識度”較高的特色受到了業界的贊譽。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十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掛在山頂的風》《羊皮月光》《月亮下蛋》《麥飯》《背面是姑姑》等30余篇,作者運用一貫富有張力的想象、明快的語言節奏、喜劇化的色彩,在作品中植入離奇、波折和戲劇性的片段,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以故事的形式,冷靜、詼諧、細膩地敘述小人物的情感、成長、生活和經歷,讓讀者滿懷敬意地感受普通人的美。本書不論是文字感召力還是思想深度,都足以帶來令人驚喜的生活啟示和力量。
——敦煌文藝出版社書評
那一年,我恰好羈留武威,正埋頭于一本書的創作中。秋夜里,我時常翻看李學輝的一些中短篇小說和文化札記,認出了他文字中的孤獨與韌勁,也漸漸清楚了他的方向。我忽然明白,他以前的全部寫作,他對河西走廊歷史、地理、民俗和心態的爬梳,他對涼州文化的熱愛與廓清,他匹馬走過的腳印,其實都在為一本未來的書做準備。——那一段,李學輝尚在創作的陣痛中熬煎,試著去找見一根燈繩,把燈點亮。
——葉舟《李學輝 農耕時代的守望者和挽歌者》
李學輝的短篇小說,不敢說篇篇都好,但總體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選材普遍獨特,主題也普通深刻,語言風格偏于冷峻奇崛。這與好壞無關,只是一種表達方式。他在短篇小說的創作方面,有著20多年的修煉,在文學日益走向市場化的時代,短篇小說因其文體的特殊性,這個最為考驗作者功力的文體,已然淪落為小眾文體,很難在泱泱文海中浮出水面。但這也正是磨煉一個作者文學功力、文學心性和文學耐心的考場。李學輝在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集以后,一舉拿出長篇小說《末代緊皮手》《國家坐騎》《塞上曲》,引起國內文壇廣泛關注。與其說,這是他的長篇小說獲得了成功,毋寧說,這是他的短篇修為的一種集體亮相。
——馬步升《作家印象》
李學輝是屬于土性的小說家,他的小說中透出的那股河西特有的“土氣”,尤其涼州的文化地氣,是比較少見的。如果沒有扎入地底的根須,是無法做到如此地步的。
——楊光祖《涼州文學的緊皮手—李學輝和他的小說》
還能再說什么呢,這一條道走到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李學輝:這個生于涼州、長在涼州、半輩子用文字寫涼州的黑臉漢子,他就像一個執著的大地守夜人,一個在大雪紛飛時走遍山川河流的行吟詩人,我相信他一定是聆聽到了那片土地最深處的秘密。
——嚴英秀《李學輝的英雄主義》
李學輝是新世紀以來勤奮筆耕的西部作家,其小說創作成就斐然。李學輝小說注重對西部精神的發掘,這成為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據;李學輝小說雖然敘述的主要是涼州故事,但其視野卻沒有局限于涼州,而是有著更大的輻射空間,即力圖通過講述涼州而達到講述“中國”的預設,我們稱之為“家國想象”。無論是對于西部精神的闡發,還是對于家國想象的釋放,李學輝小說都是從一個原點出發的,這個原點就是“巴子營”世界。李學輝小說所精心創構的“巴子營世界”,具有極強的西部性,這通過其所描述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的西部性,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西部性,清晰地呈現出來。
——王貴祿 賈張書晨《西部精神、家國想象及“巴子營”世界》
李學輝,甘肅武威人。現供職于武威市文聯。曾用筆名補丁。中國作協會員,甘肅省作協副主席,甘肅小說八駿之一。在《中國作家》《北京文學》《鐘山》《飛天》《芳草》等刊物發表小說近百余篇,有作品被《小說月報》等報刊選載。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月亮下蛋》(上、下冊)《李學輝的小說》,隨筆小品集《彈指拈花》《涼州食事》等。長篇小說“涼州三部曲”(《末代緊皮手》《國家坐騎》《塞上曲》)為“中國文學增添了絕無僅有的絕世題材”而受到廣泛關注。獲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梁斌文學獎、《飛天》十年文學獎、《芳草》漢語文學女評委獎最佳敘事獎和抒情獎。
- 2024-01-26郵儲銀行嘉峪關市分行上門服務為客戶解“后顧之憂”
- 2024-01-26郵儲銀行慶陽市分行:寫春聯 送祝福 迎新年
- 2024-01-26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企業大走訪”構建行走的郵儲金融服務平臺
- 2024-01-26定西蘭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順利完成甘肅省檔案局項目檔案專項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