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時分,結束了一天工作的王振琴,抱過來一堆資料,打開電腦,開始了她的研究課題。時而寫寫畫畫,時而沉靜思考,一行行文字如同生動的音符,書寫著久違的靈感。
這幅沉浸式畫面里的主角王振琴,正是白銀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助產士。自2012年上班以來,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工作上,把每一位孕婦當成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張考卷。
同事眼里的王振琴,是一個“六邊形戰士”,有專業的技術,有強大的溝通能力,還有集愛與創新為一體的智慧。發現問題,尋找根源,搜索靈感,創新思路,提出方案......困難在她面前是挑戰,更是機遇。

“有一次產房值班,同時待產5人,2個助產士值班,非常忙,有個產婦緊張的拉著我的手說害怕,要求陪伴。簡單的一句話,激發我的同理心,我想如果助產士導樂陪伴分娩,是不是可以緩解產婦的焦慮緊張等情緒,可以加快產程進展”,第二天,王振琴她迫不及待的告訴護士長這個想法,護士長欣然同意,于是開始了導樂陪伴分娩這個非藥物鎮痛項目,為好多孕媽媽們提供了自然分娩的條件。就是這個啟發,開啟了她的創新之路。
眾所周知,產后大出血一直是讓產婦充滿恐懼的事,尤其高齡產婦越來越多的當下,如何預防高危產婦的生育風險,成了一個重大課題。
有一次,在看到某醫院用了“產后出血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這個方法時,她眼前一亮,決定把這個方法通過改進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為此,王振琴把這個方法做了詳細拆解,對每個環節都做了細致分析,根據本院實際情況進行了優化,因地制宜做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科室的方案,并且打印成流程圖張貼在了科室墻壁,便于大家隨時學習查看。這一創新行動,在解決產后大出血事宜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尤其對孕產婦而言更受益。
及時有效的方法遠遠不是王振琴的目標,她時刻都在想著如何把大出血的潛在風險扼殺在搖籃里。有一天,一個從事人工智能行業的朋友和她聊天,過程中,她思考能不能借助人工智能對高危產婦的潛在風險做點什么。經過討論發現,他們可以和計算機專業合作,運用數據運算監測高危產婦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系統輸入產婦的具體身體狀況,人工智能系統就會預測出產婦可能發生的所有風險以及風險系數,然后提前干預預防,降低甚至消除風險,尤其是出血以及產生的并發癥風險。因此,2024年“產后出血量預測模型的研究”在臨床取得了可視成果。
“有一名產婦臀位36周破水入院,到醫院我一看已經是臨產狀態,于是馬上安排平車推入產房,邊推車邊打電話協調各科室到位,安排所需人員抓緊配合,不到半小時孩子順利出生”。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過程中,考驗的是一個助產士對產婦的綜合評估能力,以及當下的科學決策和組織能力,王振琴用自己熟練的臨床經驗,在最短的時間,用最科學的方案,以最小的痛苦讓孩子出生,母子平安。
王振琴不止在急診面前駕輕就熟,在順產體位轉變方面,她也有自己獨到的能力。很多即將臨產的產婦體位不正,在產婦自己都沒有信心的情況下,王振琴指導產婦進行體位矯正,很多產婦最終轉變體位,順利生產,為很多產婦順產帶來了福音。

近年來,她相繼榮獲甘肅省會陰側切縫合技能大賽三等獎,優秀圈長,星級護士,星級標兵,白銀市婦幼保健院護理專業優秀中青年人才等榮譽。(圖/王振琴)
- 2025-01-26國網甘肅電力全力保障新能源車主返鄉過年充電無憂
- 2025-01-26瓜州:“融”調解繪制基層治理好“楓”景
- 2025-01-26瓜州枸杞制品首次出口新西蘭
- 2025-01-26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溫暖春節返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