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中國·臨夏花椒產銷對接大會暨花椒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年會在臨夏舉行。來自花椒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單位、行業協會和全國企業客商齊聚臨夏,為花椒產業發展搭建了臨夏花椒品牌宣傳推廣、產銷對接平臺。

“我的合作社有大約100畝花椒,每年產花椒70噸左右,銷售收入680多萬,合作社的純利潤15萬”,臨夏縣蓮花鎮魯家村仲康花椒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魯仲康對自己的花椒產業如數家珍,他說,合作社吸納勞動力30多人,人均收入兩萬左右,帶動當地農戶171戶577人種植花椒,為他們邀請技術專家,提供信息,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穩定增收。

臨夏州花椒種植歷史悠久、種植規模較大,目前,全州花椒栽植面積51.3萬畝,掛果面積45.75萬畝,涉及積石山、臨夏、永靖、東鄉4縣57個鄉鎮267個行政村、5.3萬戶群眾,是臨夏州劉家峽庫區沿岸主要經濟林果樹種,在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揮著重要的促農增收作用。

近年來,臨夏州委、州政府借助鄉村振興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將花椒產業定位為富民強州的關鍵驅動力,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多措并舉筑牢花椒產業根基,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加大品質提升,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積極引進優良化品種加強基地建設,實現了產量與品質的同步躍升。加快數字轉型,臨夏花椒網成功上線運行,構建起了集產銷對接、技術服務、品牌展示于一體的線上平臺,促進了產區與市場的精準對接。擴大市場影響,臨夏花椒正式納入全國花椒價格指數監測體系,成為省內第四、全國第九個被納入紅花椒價格數據監測的地區,在全國花椒產業中發出了“臨夏聲音”。強化品牌塑造,注冊了“臨夏大紅袍花椒”著名商標,積極申報創建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等“甘味”品牌,通過積極開展宣傳推介,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如今的臨夏,“椒”香四溢,“麻”勁十足,臨夏花椒產業已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插上騰飛的翅膀。

“我們已經從傳統種植走向了科學種植,品種改良方面,從樹木高度,樹枝數量進行把控,這樣保證了花椒的品質和產量,還有無人機打藥,統一管理,不像以前農戶各自自己打藥。現在烘干都是機烘干,相對于曾經自然晾曬而言,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時也讓花椒顆粒顏值更高,”積石山縣建平花椒種植購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建東指著眼前的無人機,激動地說,他們現在已經實現了科技種植,全產業鏈各環節都是現代化操作,包括后端的花椒精選和包裝,都實現了科技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花椒遠銷成都,重慶等地,老百姓不僅比以前更輕松了,收入也更高了。

著眼發展,臨夏錨定打造“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功能定位,堅持立足全省、面向川渝、放眼全國,謀劃實施花椒低效林提質增效、高標準出口型示范基地建設、精深加工生產線等項目,加快完善集栽培、精選、烘干、加工、冷鏈、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推動花椒產業與臨夏美食、川渝火鍋等融合發展,全州花椒種植年產量近萬噸、產值5億多元,臨夏花椒成功納入全國花椒價格指數監測體系,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認證即將獲批,花椒產業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快車道”,展現出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重慶市火鍋產業協會會長陳國華告訴記者,此次花椒產業產銷對接大會,搭建起臨夏花椒品牌宣傳推廣、產銷對接平臺,重慶火鍋與臨夏花椒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相通,重慶市火鍋產業協會將充分發揮協會千余家會員單位、火鍋要素平臺(交易中心)、火鍋博覽會以及重慶火鍋全球行等資源優勢,加強與臨夏的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推進臨夏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臨夏州對臨夏花椒十佳采購商授牌、臨夏花椒十大經銷商、臨夏州花椒種植能手和優秀花椒專業合作社、臨夏花椒王、臨夏花椒百年古樹村進行了授牌。會議期間,來自省內外的花椒產業鏈企業認購臨夏花椒共計580余萬斤、現場簽約項目10個,簽約額近1.8億元。

據了解,臨夏栽培花椒有1300多年的歷史,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臨夏就在劉家峽兩岸荒坡地上引進種植花椒,歷經30多年的耕作,到九十年代大面積發展,逐步形成“四縣八鄉”的臨夏花椒核心產區。臨夏由其獨特的河谷縱橫,川塬相間,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殊地理、氣候和生態條件,孕育了久負盛名,品質獨尊,品相一流、顆粒飽滿、色澤紅艷,麻味濃郁芳香的臨夏花椒。臨夏花椒被評為“甘肅十大名果”,積石山縣被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的美譽。(韓敏 圖/文)
- 2025-07-25蘭州城關區優化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 2025-07-25蘭州城關區開展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 2025-07-25國網隴南供電公司計量中心:專業解惑筑信任 精準計量暖民心
- 2025-07-25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優質電助“甜蜜產業”結“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