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蘭州城市學院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亟須強化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對此,蘭州城市學院主動打破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壁壘,在建筑類專業探索打造“建筑匠心”課程思政品牌,以系統化思維構建育人體系,將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建筑專業教學實踐,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以學校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楊文娟教授為帶頭人的課程團隊,不僅斬獲省級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其成果更成為高校課程思政“從形式融合到內涵統一”的參照案例,為新工科課程思政育人實踐給出了具有學科特色的參考答案。
體系化構建:從“零散融入”到“系統育人”的課程思政升級
“專業課程不能只教知識,更要傳遞價值。”團隊負責人楊文娟教授常以此強調育人初心。在團隊看來,課程思政的生命力在于“入腦入心”,絕非“思政元素+專業內容”的簡單堆砌疊加,而是一場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這種融合需要系統化設計作為支撐,才能形成長效機制,真正構建起從“認知”到“認同”、從“灌輸”到“融入”的完整育人鏈條?;谶@一理念,團隊成員立足建筑類專業特點,不斷深耕探索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地方式,深研課程思政體系化建設,歷時三載打造“建筑匠心”課程思政品牌,構建起“匠心筑夢,四階涵育”課程思政體系,這一體系讓課程思政有了清晰的“育人路線圖”,也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感悟”。

課程團隊以《建筑構造》《綠色建筑技術》等核心課程為支點,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系統梳理專業教學與國家戰略、區域發展需求、行業發展前景的內在關聯,將新型城鎮化、“雙碳”、鄉村振興等國家需求與專業教學的具體內容緊密結合。
課程團隊深挖行業特色育人資源,將中國建筑史中的文化智慧(如中國古代建筑在設計和建造中如何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工匠精神(如梁思成團隊探尋佛光寺的執著與堅守)、大國工程案例(如港珠澳大橋的技術突破)等融入課堂,通過專題講座、案例評析、課堂辯論、經驗分享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體悟“家國情懷”與“專業擔當”。

課程團隊聯合建筑企業、地方政府建立校企、校地合作實踐育人基地,帶領學生參與真實項目,積極參加“美麗鄉村,藍圖有我”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基層鄉鎮,通過手繪街道、震后危房排查、新農戶住宅房屋普查等專項活動,深入踐行做人民設計師的使命擔當,通過“圖紙設計—現場施工—方案優化”的全流程實踐,將“設計為民”的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實現從“認知”到“認同”的跨越。
課程團隊開發“虛實融合”教學平臺,整合BIM模型庫、碳排放計算與歷史建筑數字孿生資源,形成“設計、分析、實踐”教學閉環。同時依托前沿課程內容、重要案例、實習實訓實踐,引導學生體悟大國重器背后的專業擔當與創新精神,突破了“技術傳授+思政點綴”的淺層融合模式,通過數字技術激活傳統建筑文化基因,其標準可量化、過程可追溯、理念可復制,使專業使命、價值引領與實踐賦能形成強大育人合力。
品牌化輻射:以課程思政驅動專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建筑匠心”課程思政品牌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學專業育人質量的提升,更在于以點帶面推動學校品牌專業建設升級,為新工科課程實現“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的雙向賦能提供了創新示范,形成“品牌引領—專業提質—學生成才”的良性循環,實現專業知識與價值理念的“同頻共振”。
《建筑構造》作為學院課程思政品牌化建設的標桿課程,以“培養人民的設計師”為主線,將專業知識點與“中國古建筑智慧”“BIM賦能數智化設計”“綠色低碳設計”深度融合,創新采用“課堂辯論+方案匯報+專題研究”的遞進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具象化理解“專業所學”與“國家所需”的內在邏輯,該課程在全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專家一致認可并斬獲一等獎。“這門課打破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壁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了專業自信和社會責任感,體現了高校教師的育人智慧。”評委們評價道。
通過系統化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學生在專業知識掌握、價值塑造與專業認同上持續提升。在“課堂辯論”的互動模式中,學生專業自信與社會責任感顯著增強。在科創融合方面,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明顯提高。三年來,建筑學學生參加各類建筑設計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全國二等獎6項、全國三等獎1項,校級獎項若干項,獲獎率同比增長60%,學習獲得感大幅提升,參與科研項目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逐步形成“學專業、愛行業、報國家”的鮮明導向。
長效化推廣:讓課程思政經驗形成示范效應
課程團隊開發的“虛實融合”教學平臺模式已推廣至《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技術》等5門課程,不僅帶動建筑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形成集群效應,更輻射至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專業核心課程,推動跨專業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協同發展。
“建筑匠心”課程思政品牌化建設,在團隊集體智慧打磨中形成《建筑構造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不僅增加專業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同時提升課程思政的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指南》被納入學校“三全育人”示范課建設標準,成果經驗已在蘭州城市學院全校范圍內推廣應用,并輻射到省內多所高校,為不同專業提供“立足學科特色、融入思政元素”的參考路徑,彰顯了課程思政在專業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從體系構建到品牌輻射,再到示范推廣,“建筑匠心”課程團隊以項目化教學筑牢行業人才培養高地,用創新思維激活課堂育人能量,在筑牢新時代大學生信仰根基的實踐中,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深耕卓越工程師培養之路,團隊實踐經驗充分印證專業課程思政的核心,正在于“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讓每門專業課程都成為鑄魂育人的重要陣地,讓學生在專業成長中自然浸潤價值理念,最終實現新工科背景下“知識傳授”與“立德樹人”的協同共進。

蘭州城市學院“建筑匠心”課程思政品牌實踐,以系統化設計為導向,突破思政元素“碎片化嵌入”局限性,推動課程思政從“點上突破”邁向“面上覆蓋”;以凸顯專業特色為核心,立足建筑學科特質深挖育人資源,讓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實現“自然融合”,使思政教育浸潤“專業味道”;以實踐轉化為目標,依托校企校地合作與項目驅動模式,引導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中踐行“手腦并用,創造分析”的校訓精神,深刻體悟專業價值,達成“知”“行”統一,推動課程思政從“課堂灌輸”升級為“實踐養成”,成為助力專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催化劑”。未來,學校將以課程思政品牌建設為支點,進一步深化跨學科課程思政協同機制,持續釋放品牌輻射效能,讓課程思政“專業味道”滲透至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全過程。(蘭州城市學院供圖)
- 2025-07-31國網甘肅電力多維施策筑牢民生用電安全屏障
- 2025-07-31敦煌:政策“送上門” 服務“零距離”
- 2025-07-31國網甘肅電科院在新能源檢測能力上實現新突破
- 2025-07-31【省醫大咖說】肺結節,不糾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