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金樹棟
安定區積極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以全省“5155”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為抓手,以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為突破口,按照“整體安排、統一規劃、分別實施、試點示范、漸次推進、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原則,在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
堅持規劃引領,繪制發展藍圖
安定區深入學習“千萬工程”中科學規劃的理念,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文化特色,編制鄉村發展總體規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思路,為每個村莊量身定制發展方案。以內官營鎮為例,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將其規劃為集休閑農業觀光、鄉村研學、民俗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小鎮。通過詳細規劃,明確了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等內容,避免了鄉村建設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同時,在規劃過程中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確保規劃符合實際、順應民心,使鄉村建設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聚焦環境整治,打造鄉村新貌
安定區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建設的重點,學習“千萬工程”中垃圾、污水、廁所等治理經驗。在垃圾處理方面,建立了“社有垃圾箱、村有收集點、鎮有中轉站”的三級運行保障機制,配備小型垃圾轉運車、垃圾桶等設備,與第三方環衛公司合作,定時收集、統一轉運生活垃圾,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100%。如內官營鎮萬崖村,每個巷口都擺放著統一配置的垃圾桶,村莊環境干凈整潔。在污水治理上,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投入,通過建設污水處理廠、鋪設污水管網等措施,提升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針對廁所糞污治理,大力推進衛生廁所改造,提高衛生廁所普及率,并建立后續管護機制,確保改造后的廁所正常使用。同時,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河道溝渠、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拆除殘垣斷壁,修繕排水渠,硬化路面,完成綠化等工作,使鄉村風貌得到全面提升,實現鄉村顏值與農民幸福指數雙提升。
打造省級和美鄉村,共建美麗家園
安定區學習“千萬工程”中城鄉融合的經驗,結合本區實際,按照“政府資金撬動、農戶籌資籌勞、共建共管共享”模式,致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形成“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的和美典型新格局,打造了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如香泉鎮池溝村,在“五化”目標上完善基礎。綠化上把植樹、栽花與小花園、小果園、小公園相結合,美化上把藝術元素與鄉土元素,傳統村落與現代風格相結合,亮化上把群眾娛樂休閑需求與小廊亭、小廣場建設相結合,凈化上把村社主干道與莊前屋后整潔相結合,文化上把古跡文物、民俗文化挖掘與村史館、農耕文化廣場建設相結合。完成巷道硬化3.36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08盞;栽植國槐、紫葉稠李、金葉榆等苗木4300余棵;建設小公園3處、文化廣場4000平方米;建設村史館、農耕文化體驗廣場各1個。在“八改”要求上提升內涵。以農村“八改”(改廁、改路、改水、改房、改電、改氣、改廚、改院)為重點,采取項目配套和農戶自籌兩種方式進行建設,通過項目資金330.865萬元撬動農戶投入300.2578萬元,總投資達到631.1228萬元,基本完成公共區域改造建設,完成改暖18戶、改廁30戶、改廚21戶、改院19戶。
強化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安定區借鑒“千萬工程”中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經驗,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立足本地優勢,打造馬鈴薯、果蔬、中藥材等多個種植基地,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例如,西鞏驛鎮按照“山區基地引領、種養結合,川區設施農業牽引、菜果并育”思路,走“四化”產業模式,建有7個種植基地,各作物種植面積明確,果蔬、中藥材種植量增長顯著,成為農民增收新渠道。同時,積極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發展生產,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如引進、提升粉條加工、馬鈴薯種薯生產企業,注冊農特產品品牌,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年銷售額超2200萬元,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此外,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以內官營鎮打造的“休閑特色農業觀光游”為例,吸引了大量游客,帶動了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加強基層治理,構建和諧鄉村
安定區學習“千萬工程”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經驗,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施“支部聚力”組織引領工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把返鄉人士、村級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共建共治共享和美鄉村。深入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健全集中統一領導、治理重心下沉、多元主體參與等制度,通過加強上下聯動、突出縱向延伸、注重橫向拓展,實現黨的全面領導和基層治理制度化建設同向發力。借鑒“楓橋經驗”,推進“五治”融合,創新基層治理方式,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鄉村社會穩定。如西鞏驛鎮通過明確環境整治機制、落實防返貧機制、抓實“一老一小”服務、開展結對關愛等舉措,深化鄉村治理,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魯家溝鎮按照強化黨建引領,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學習推廣隴南“民事直說”工作法,助力主動創穩行動提質增效,積極探索“一核多元強引領、五治融合抓治理、七措并舉促振興”的“157”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徑。
注重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
安定區借鑒“千萬工程”中人才引育用留的經驗,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一方面,加強本土人才培養,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創業培訓等,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出臺優惠政策,為返鄉人才提供創業扶持和服務保障。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在植樹造林、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通過與專業團隊合作,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鄉村發展的科技含量。
- 2025-09-16【和美鄉村看甘肅】榆中縣韋營鄉多措并舉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 2025-08-20【和美鄉村看甘肅】盤活山區一片地——臨洮縣龍門鎮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掃描
- 2025-08-19【和美鄉村看甘肅】春華孕生機 秋實滿枝頭——臨洮縣八里鋪鎮水渠村文化引領鄉村振興掃描
- 2025-07-24【和美鄉村看甘肅】安定區石泉鄉:中藥材種植成群眾增收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