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29日,第三屆中國農金30人論壇福建會議(線上)召開。來自銀保監會的各位領導,農村金融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以及全國30家省級聯社(農商銀行)理事長、董事長相聚“云端”,共話綠色金融,共謀綠色發展,聚焦省聯社改革、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風險防控、高管隊伍建設等農信熱點難點話題,共繪農信改革發展新篇章。
會上,甘肅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文永圍繞“農村中小銀行當前面臨的主要風險及其防控機制探討”議題作了精彩發言。

王文永指出,“農村中小銀行風險防控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全面對標《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在立足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充分學習借鑒商業銀行先進經驗,不斷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健全治理體系,不斷提升治理能力。”
受自身因素和外部環境影響,農村中小銀行風險問題十分突出,已成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在王文永看來,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成為防范化解農村中小銀行風險的治本之策。為此,他從強化黨建統領、堅守主責主業、深化機制改革、加強科技建設四個方面分享了對農村中小銀行加強風險防控的思考。
農村中小銀行主要風險及表現形式
信用風險持續暴露。受限于歷史經驗和發展水平,農村中小銀行內控管理薄弱,風控能力難以匹配業務發展,快速發展過程中信用風險隨之積聚增大。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農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765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63%,明顯高于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率均為1.37%),實際上,部分省、自治區農商行的真實風險狀況要比公布數據嚴重得多。
流動性風險形勢嚴峻。部分農村中小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不夠合理,存貸款期限錯配,特別是不良貸款高企,撥備計提不足,抵質押物受宏觀經濟、商業地產價格下行影響變現困難,多重因素疊加使得流動性風險隱患突出。尤其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銀行,規模體量小、財務基礎薄弱,應對處置流動性風險能力十分有限,流動性風險尤為嚴峻。
合規風險時有發生。管理基礎的先天不足和內控建設的后天缺失,使得部分農村中小銀行內控制度不健全、內控機制漏洞多、制度執行不到位、合規文化根基淺,同時受員工綜合素質、風險意識等因素影響,不講合規不守制度還一定程度存在,隨著內控管理逐步強化,合規風險持續暴露。
聲譽風險持續承壓。與國有大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農村中小銀行在品牌建設和客戶認可度等方面處于劣勢,尤其是相關信貸資產狀況、監管處罰信息在互聯網披露后,極易被媒體炒作渲染,聲譽風險防控壓力非常大。
農村中小銀行風險成因
深挖農村中小銀行主要風險成因,有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有自身治理方面的問題。
部分機構偏離主責主業。部分農村中小銀行在前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外部監管寬松的大環境下,經營理念和發展戰略出現偏差,盲目追求規模擴張,一度偏離服務“三農”主責主業,大量信貸資金流入產能過剩、房地產等行業。隨著經濟換擋升級持續推進,大量信貸資金套牢在房地產等限制性行業,風險集中暴露且化解十分困難。
客戶基礎普遍薄弱。根據自身市場定位和相關監管規定,農村中小銀行基本無法參與中大型優質企業和重大項目融資,客戶基本為縣域內的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隨著國有大行持續布局縣域和“三農”領域,利用自身科技支撐、產品創新、資金成本等優勢,“掐尖”和“挖根”縣域優質客戶,進一步削弱了農村中小銀行的客戶基礎。擠出效應明顯,特別是西部欠發達省份,縣域經濟基礎薄弱,小微企業數量少、質量低,多處于產業鏈低端,面對經濟下行特別是疫情沖擊影響,很多陷入經營困境,風險隨之向農村中小銀行傳導積聚。
風險防控機制亟待完善。受限于人員素質、科技支撐、發展水平等因素,農村中小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建設起步晚、水平低,全流程、多層次的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滯后,特別是運用大數據管控風險處在初級階段,在風險偏好確定、限額管控、監測識別、處置化解及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短板明顯。加之審計監督結果運用不足、追責問責不力,造成制度執行不到位,防控手段單一,防控機制失效。
公司治理能力整體不高。受法人規模、資源稟賦、管理偏好及治理能力等因素制約,農村中小銀行機構“三會一層”公司治理“形似神非”問題較為明顯,治理體系不健全,治理能力相對不足,各治理主體作用發揮不力,決策溝通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監督制衡機制亟待完善,內控機制虛化、弱化問題嚴重,重大決策“一言堂”、信貸及財務審批“一人定”問題十分突出。
農村中小銀行加強風險防控的思考
農村中小銀行風險防控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在立足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充分學習借鑒商業銀行先進經驗,不斷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健全治理體系,不斷提升治理能力。
強化黨建統領,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持續完善“一委三會一層”公司治理架構,充分發揮各治理主體職能,為公司治理“塑形”。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決策機制,完善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選人用人機制,推動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的經營機制,構建與業務發展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機制,為公司治理“鑄神”。推動制度完善,強化制度執行,狠抓執紀問責,加強員工教育,積極培育審慎合規、尊重制度、崇尚法律的企業治理文化,讓公司治理“形神兼備”。
堅守主責主業,進一步提升發展質效。徹底摒棄盲目擴張和野蠻生長的發展理念,堅持服務“三農”、服務小微、服務縣域不動搖,主動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和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應對“三農”發展新變化,為進城農民安居樂業和返鄉城里人興商辦企提供金融服務,傾力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全力構建自身發展受益于縣域經濟,優化金融服務助力于縣域經濟的良性循環格局。
深化機制改革,進一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對標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深入貫徹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持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管理機制、風控機制、監督機制等創新,努力健全全流程風險管控機制,夯實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支撐。同時,還應加強風險、審計條線的獨立性、專業性、有效性建設,切實筑牢風險管理“三道防線”。
加強科技建設,進一步賦能風險管控。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加快推進風險管理信息化轉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等信息科技建立起智能化、自動化、學習化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加快實現風險自動識別、自動評估、自動監測,推動風險決策、應對更加準確有效,不斷推進風險管理從人控到機控、從線下到線上、從事后到事中、事前的管理模式升級。
- 2022-04-28武威稅務:為納稅人辦實事解難題
- 2022-04-28蘭州市城關區稅務局積極探索納稅服務新模式
- 2022-04-28蘭張三四線鐵路ZQ4標十八里堡隧道貫通
- 2022-04-28國網成縣供電公司“五一”保電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