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隴上詩人紀念袁第銳先生座談會在蘭州舉行。詩人、詩詞研究者、楹聯藝術家、文化學者,以及親屬代表,齊聚黃河之濱,深切追思他的學術遺產與人文精神。會議圍繞其生平、創作與組織實踐展開深度研討,與會者即興賦詩,以詩心致敬詩魂。

袁第銳(1923-2010),重慶永川人,生前擔任甘肅省臨澤縣縣長,甘肅省政府秘書、編譯室主任、法制室主任,甘肅省政協常委,甘肅省文史館館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等。袁第銳詩詞曲賦各體皆擅,“戰績輝煌”,是當代“新詩體開路先鋒”和全國著名的詩詞大家,著有《袁第銳詩詞曲賦集》等,他創立“當代曲子詞”體引起詩詞界和文藝評論界的高度關注。他多次率詩人深入陽關古道、祁連雪峰、綠洲新城,以《敦煌行》《地鐵行》等詩作將書齋筆墨化為時代史詩,奠定“新邊塞詩”美學范式。
與會專家稱,袁第銳先生堅持守正創新的藝術實踐者,突破盛唐悲壯基調,對邊塞詩進行現代重構,同時又注入環保、絲路經濟等現代意識。“玉門西出已無關,何必移封到酒泉”(《邊塞新詠》)等句,以地理意象解構歷史定見,彰顯文化自信?!耳p鴣天·蘭州印象》等作品,以婉約詞牌寫西北豪情,柔中帶剛。以地理坐標串聯民族史與改革開放豪情,被譽“新古典主義典范”。袁先生的詠史詩獨具特色,善用翻案法針砭時弊。袁先生注重“詩教正本”的創作鐵律,倡“三不作”原則——無新意境、新句、新詞匯不作。提出“溫柔敦厚乃詩教之果,非詩教本身”的主張,在此基礎上主編了《中華詩詞格律教程》,建立“格律—創作—評論”三維教學法,培養“隴上三杰”等新生代詩人。
作為中國楹聯學會發起人及甘肅首位理事,袁第銳先生1986年推動成立甘肅省楹聯學會,以“組織實踐+理論創新+創作突破”三位一體,重塑當代邊塞詩精神譜系。在楹聯突破方面,袁先生頗多建樹。中國楹聯學會成立之時,袁先生題賀:"探亭園山水之奇聯,期重振乎絕學",彰顯復興使命。他曾自題聯 "硯田耕雨三千畝,詩卷藏云十二峰",嚴守格律而意境開合,被稱“格律派浪漫主義大家”。
袁第銳先生著有《恬園詩詞曲存稿》《詩詞創作藝術叢談》《恬園詩話》等。 霍松林先生贊其:“熔典故與時語于一爐,嬉笑含悲憤,今人罕有及者。”
- 2025-07-09國網廣河縣供電公司:電力護航“牛羊經濟”
- 2025-07-09瓜州縣淵泉小學種植實踐結出“成長碩果”
- 2025-07-09瓜州鎖陽城鎮:鄉風文明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 2025-07-09華亭:非遺有戲 木偶“牽”童心






